第A22版:郑州两会·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疾病防治关口前移
中医“治未病”理念
拓展医疗服务范围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疾病防治关口前移
中医“治未病”理念
拓展医疗服务范围
“医疗预防、养生保健、康复防变”
郑州市中医院整体管理体系为公众构筑健康防护网
郑州市中医院院长刘宝琴
市中医院的医护人员开展义诊。

疾病防治关口前移

中医“治未病”理念

拓展医疗服务范围

“医疗预防、养生保健、康复防变”

郑州市中医院整体管理体系为公众构筑健康防护网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中医和中药,是中华民族古老智慧的结晶,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就明确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

“治未病”的基本内容可归纳为:“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它对养生保健、防病治病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数千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了中医学的防治实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各种慢性病逐渐呈现“井喷”的态势,“治未病”的理念,在这个背景下有了更为深远的意义,更为重要的价值。

作为新当选的人大代表,郑州市中医院院长刘宝琴关注的方方面面,都与中医的“治未病”理念密切相关。

而作为一家三级甲等中医院,历年来郑州市中医院在推广“治未病”方面也不遗余力。

早在2009年,医院就成立了“治未病”科,经过数年的发展,该院“治未病中心”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使中医药服务的对象拓展到亚健康人群、健康人群,服务范围拓展到“医疗预防,养生保健,康复防变”等各方面,各项工作都走在全省中医院前列。

郑州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邢进

通讯员 张乐 路瑞娜/文

郑州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廖谦 张翼飞/图

慢性病呈井喷态势,中医“治未病”理念意义重大

这是一组令人震惊的数字。

2010年,我国慢性病卫生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70%,高血压患者人数已突破3.3亿,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33.5%,60岁及以上老人高血压患病率为66.9%。

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在年龄≥20岁的中国人群中,有9240万成年人患有糖尿病,有1.482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

2013年11月世界防治糖尿病日,WHO和IDF(国际糖尿病联盟)宣布,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到3.2亿,每年导致510万人死亡。

郑州市中医院院长刘宝琴说,以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和人口老龄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带给人们丰富物质享受的同时,其快节奏、高负压也给人群健康带来了更多新的问题。

由于运动缺乏、不良生活习惯、不平衡膳食、工作生活压力、环境污染等因素引起身体机能下降,各种慢性病的发病率呈“井喷式”上升,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

“我国慢性病的井喷式爆发,比医学界的普遍预测整整提前了20年,如果不加干涉,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

“治未病”是中医的健康观,祖国传统医学有“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的说法,即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可见,中医历来防重于治。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中医防重于治的传统理念,无疑具有更为积极的意义。

我国中医药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2013年10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把中医药融入国家发展健康服务业大框架中,成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

而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上,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提出“完善中医药发展政策和机制,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其中就包括“推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和服务网络建设”。

这是一项崇高的荣誉,它是对郑州市中医院推广“治未病”工作的最大肯定。

2013年,郑州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首批承担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与临床服务能力建设项目的试点单位,获得了国家中管局科研课题150万元的资金支持。

刘宝琴说,国家层面更加重视中医预防保健的作用,意味着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将会逐步深入人心。

“长期推广中医‘治未病’,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建立网络体系,服务百姓健康,将逐步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生,降低医疗支出,极大地提高国民健康水平,这是一件泽被后世的大好事!”

推广中医“治未病”,市中医院不遗余力

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

2013年11月6日,郑州报业集团大厦3楼的多功能会议厅内,100多名记者编辑,跟着演讲席的刘宝琴一起做着各种简便、易行、有效的工间健身动作。

第14个记者节即将到来之际,郑州市中医院医护工作者来到郑州报业集团,为编辑记者们送来一堂主题为“记者,记着健康”的义诊与健康讲座。

这台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充实的健康讲座一经报道,立即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

随后的几天里,郑州市中医院不断接到各单位的热切邀请,请他们为员工做这样的健康讲座。

其实,这台健康讲座与义诊活动,不过是郑州市中医院持续推广“治未病”,向社会普及中医健康教育、普及疾病防控活动的一部分。

2013年以来,医院坚持开展中医养生保健体验活动,全年共举办20多场次,惠及民众3000余人次;医院全年开展健康讲座52次,义诊44次,参与群众达10200余人次;医院自编康氏脊柱保健操,举办77次推广活动,并将该保健操制作光盘,受益群众近万人,得到国家中管局高度认可;为了方便群众,医院还开展中草药快递服务。

2014年1月17日,郑州市中医院启动了“走基层、送健康——医疗服务进农村义诊活动”,刘宝琴说,该活动将贯穿2014年全年,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把“简便廉验”中医药服务送到医疗资源和设施较为薄弱的农村。

据悉,在郑州市卫生局的大力支持下,郑州市中医院还组建了河南省首个“区域中医医疗联合体”,目前涵盖了27家中医医疗机构;成员单位资源共享,实现医联体内互联互通、优势互补;借助YY语音平台开展郑州市中医中药培训课堂33期,有效地促进基层中医诊疗共同发展。

构建“治未病”健康工程

需要全市医疗机构的共同参与

围绕推广中医“治未病”,刘宝琴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思路。

“在这方面,甘肃省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刘宝琴说,鉴于它的巨大价值,“治未病”应该作为一个健康工程进行推广,它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需要全市医疗机构的共同参与。

比如,逐步建立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康复体系,在中医医院设立中医“治未病”指导机构,在县级以上卫生监督机构设立中医药监督科。

不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在县、区级中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中医“治未病”科和中医“治未病”推广专员,配套医疗设备,形成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服务三级网络,充分利用中医医疗联合体、郑州片医、网络平台等服务模式,上下联动,多渠道推广“治未病”工作。

按照中医药“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理念,坚持以预防为主,针对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向城乡居民提供中医药健康教育、科普知识、饮食起居、文化素养、食疗药膳、运动锻炼的宣传与咨询服务,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康复养生、体质辨识、健康评估、健康干预、中医传统疗法服务和中医治未病公共卫生人才培训。

同时,对市民进行健康普查,针对普查的具体问题,给予生活方式、情志、膳食养生等指导,提供中医调理方案,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健康问题是公众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当下,最重要的是要让对生命的认知、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知在群众中得到普及,使人人都树立健康观念”,刘宝琴表示,医院今年也要转变观念,由以疾病为中心逐渐调整到以健康为中心,在重视疾病治疗的同时,更要重视疾病的预防,建立防治结合的健康管理体系,真正做到将疾病关口前移。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45116 2014-02-22 00:00:00 六 疾病防治关口前移<BR/>中医“治未病”理念<BR/>拓展医疗服务范围KeywordPh“医疗预防、养生保健、康复防变”
郑州市中医院整体管理体系为公众构筑健康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