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TOP学习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一讲:人生的三大目标
学国学 读经典
践行动
0225jyzx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国学课堂》本周正式开讲
第一讲:人生的三大目标
主讲人:台湾优质教育协会理事长杨中介教授

《论语》是国学经典中的经典,孔子的思想透过《论语》影响了中国3000多年教育、政治、文化的发展,可以说是中国历史文明的基础。它不仅呈现了当年孔子跟学生教学对话的精髓,也把孔子对为人处世原则、教育理念及人生价值观的种种想法记录了下来,成为后代中国读书人遵循的典范。《论语》开章第一篇是学而篇,学而篇第一段,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我们常见的经典句,也是很多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句子。孔子对学生说的这句话,其实就是把人生学习的三大主要目标提示了出来,这三大目标就是学习知识或技能经过反复练习成为有能力的人、结交相知相惜的朋友互相支持以及对自己有信心能豁达度日。

第一个目标 学习实用的知识或技能,成为有能力的人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说的是学习一种知识或技能,需要经常练习,当这种知识或技能成为自己的本事之后,就是一件很愉快的事。这点出了人生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学习实用的知识或技能,并且反复练习成为自己一生的本领,经过学习之后有了内在的本领是一件很愉快的事。

这句话的关键字是“习”,习的古字是“習”,字的上半部是羽毛的羽,意思是说鸟有一对翅膀,生下来的时候并不会飞,必须反复练习,掌握气流及翅膀力量与方向的关系,才能学会飞翔;然后经过不断练习就可以翱翔天空、自在生存。人的学习也是这样。所以这句话不是一般人理解的学习时反复复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而是学习知识或技能后反复练习成为自己的本事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第二个目标 结交相知相惜的朋友,互相支持相互分享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说的是当我们与一个相知相惜的人见面时会觉得很快乐,尤其是他从远方来拜访我们的时候更是如此。这点出了人生的第二个目标,就是结交相知相惜的朋友并互相支持、互相分享,在人生旅途中得到更多乐趣,在遇见困难时能协助渡过难关。

这句话的关键字是“朋”,朋由两个月构成,这里的月原来应该是贝,贝是古时候的货币单位,两个一模一样的贝构成一个朋,所以朋不是一般人想象的朋友,而是价值相当、个性相投、能力相等的朋友。当这样的朋友从远方来时,因为有人可以说知心话、可以进步交流,自己会觉得很快乐。

第三个目标 只要对自己有信心,就能豁达度日,怡然自得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就是说自己有信心,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能豁达度日,这就是君子的态度。这点出了人生的第三个目标,就是不要在乎人家对自己的看法,只要自己有能力、有修养,外在评价都是短期的虚假效应,不会影响自己的未来发展,只要自己有信心,日久见人心,豁达度日,就能怡然自得。

这句话的关键字是“愠”, 愠就是自己生闷气的意思,表示外在的环境干扰到自己的心情了。如果自己能克服这种干扰,内心就是很强大的人,就会成为一个有风度、有能量、有气节的君子。

现代教育有很多理论,有些理论也印证了孔子教育理论的先知性,只要我们在人生历程中,把握这三个原则,就可以让自己成为有用而且快乐的人。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46194 2014-02-25 00:00:00 二 第一讲:人生的三大目标KeywordPh主讲人:台湾优质教育协会理事长杨中介教授《国学课堂》本周正式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