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经济新闻 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广告
中邮基金厉建超涉老鼠仓被调查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邮基金厉建超涉老鼠仓被调查
厉曾为去年冠军基金经理,今年春节前在中邮转任研究员

曾经的明星基金经理,中邮基金公司厉建超昨日被传出涉嫌老鼠仓被带走调查。

中邮基金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厉建超(1月28日)已经公告离任,不担任基金经理,此后仍在公司担任研究员。在之前不知道厉建超被调查的事情,目前并不了解具体情况,正在核实之中。”

厉建超去年凭借管理的中邮战略新兴产业股票型基金收益冠军而一战成名。不过,厉建超在中邮战略新兴产业去年前半年业绩升至第一之后,去年7月被奇异下课,仅继续担任中邮核心优选基金经理,今年1月28日此职务也被免去,不再担任任何基金经理。但诡异的是,目前,厉建超仍在中邮担任研究员。截至昨日18时,中邮基金未有更新此事表态,也未否认厉被调查一事。

基金经理拿到收益冠军却下课

2011年11月,厉建超被正式任命为基金经理,和另外一名基金经理陈钢共同管理中邮核心优选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在2012年6月,厉建超开始管理中邮战略新兴产业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当年12月,任泽松被增聘为中邮战略新兴产业基金经理。

去年风格牛市带旺成长型股基,厉建超一时间声名鹊起。去年7月23日离任时,中邮战略新兴产业基金当年收益已达62.2%,成为全市场基金收益冠军。到去年年底,该基金以超过80%的收益率荣登年度公募基金收益冠军宝座。

厉建超离任时,中邮基金公司曾经对媒体称,中邮核心优选需要厉建超投入更多精力,因此才让其卸任。

而半年之后,中邮创业基金公告,称厉建超从1月28日起“因个人原因”不再担任基金经理,厉建超不再管理任何一只公募基金。

据媒体称,在彻底的下课公告之后,厉建超在元宵节过后即被带走调查,或涉及老鼠仓一事。

对此,中邮基金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厉建超已经公告了离任,不再担任基金经理,此后仍在公司担任研究员。目前并不了解具体情况,正在核实之中。”

操盘两只基金业绩相差悬殊遭质疑

作为2013年的股基冠军,中邮新兴产业基金今年以来排名已经滑落。据好买基金数据显示,截至上周五,中邮新兴产业今年以来的回报率为17.4%,在359只可比的同类型基金中排名第5。

某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对记者称,其实这只绩优基金却没有让投资者充分受益。该基金于2013年8月9日起暂停日常申购及定投业务。很多投资者被拒之门外。

记者在基金贴吧的评论上看到,不少投资者对厉建超曾参与管理两只基金业绩表现悬殊表示质疑。从中邮新兴产业基金的持仓配置看,该基金在去年四季度进一步加码创业板。前十大重仓股中有9只来自创业板,占基金净值的比例合计超过77%,已经成为偏股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配置创业板股只数最多的基金。

同门基金抱团护航为排名

值得一提的是,中邮新兴产业去年并非“一个人在战斗”。中邮核心优势去年以来似乎一直以强大的基金规模在为中邮新兴产业保驾护航。截至去年底,中邮新兴产业的基金规模为3.81亿元,而中邮核心优势的基金规模高达14.55亿元。

在业内分析人士看来,中邮多只基金交叉持股,明显是在为中邮战略新兴产业抱团护航。交叉持股后的中邮创业基金的业绩分化明显。数据显示,2013年中邮旗下其他基金的表现分别为:中邮核心优势净值增长率为27.31%、中邮核心主题为29.40%、中邮核心精选为13.69%、中邮核心成长只有4.22%。

“同门基金抱团护航,换句话说就是牺牲同门基金利益来换取排名靠前的基金的业绩。”上述基金分析师表示,“中邮旗下基金持有的股票重合度高,业绩也应该相差不太多。但实际上,同门基金的业绩收益可谓天壤之别。虽然没有‘抬轿子’的证据,但这样的分化确实难让人信服。”

一位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监管层在交叉持股的监管上是非常敏感的,但由于中邮旗下的几只股基操作得比较巧妙,没有超过监管的规定,因此也不算违规。虽然每只股基由各自不同的基金经理操作,但总体大盘的判断和对个股的决策会由基金公司的投委会投票来决定。

周亮 南都供稿

■相关

硕鼠频出呼唤亮剑

近年来基金业频曝老鼠仓,涉案者级别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大。

就在大约一周前,原博时精选基金经理马乐当庭供认,利用非公开信息获利1800多万,累计交易超过10亿元,这是迄今为止涉案金额最大的一起股票基金老鼠仓。而今年1月,易方达基金主管投资的副总经理陈志民被曝涉嫌老鼠仓携款跑路,他或是迄今为止涉嫌老鼠仓者中职位最高的。

2013年也有多位基金经理被调查或被宣判,例如:易方达基金原债券基金经理马喜德挪用35亿元、9个月牟利2300万元;万家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监邹昱被证实接受调查;招商基金前副总经理杨奕涉嫌买卖与其管理的基金相同的股票,涉及股票40余只,交易金额3个多亿,违法所得1000多万元,被监管机构调查。

一位曾长期在海外基金研究机构任职的业内高管称,在美国等成熟市场,个人信用管理完善,老鼠仓案很少发生,关键原因是处罚很严厉、违规成本极高,基金经理一旦涉案往往倾家荡产。他认为,国内违规成本不高,基金经理对个人声誉和信用意识相对薄弱。他建议应进一步加大违规成本,让老鼠仓成为基金经理的“高压线”。据《中国基金报》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48275 2014-03-04 00:00:00 二 中邮基金厉建超涉老鼠仓被调查KeywordPh厉曾为去年冠军基金经理,今年春节前在中邮转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