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不管名气有多大、走多远 我的根在河南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河南,她像一棵参天大树,枝繁叶盛,从这走出的孩子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不论他们走到哪,他们都会铭记他们的根在河南,他们在各个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努力为河南人正名。 诚如,河南籍“北京好人”李高峰所说:“根在河南、志在中华、为在中国、路在脚下,一定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河南的父老乡亲争口气,证明我们河南人都是好样的。” “把河南知名的农副产品,卖到北京的各个社区来,帮助河南农民工增加收入,同样也为河南的土特产制造名气。” “希望所有的在京务工河南人,包括自己家乡的市民能够自发自觉加入志愿活动,保护好、净化好、维护好我们身边的居住环境,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李高峰的“中国梦” 立志要为河南人争气 “志愿活动没有终点”,是“北京好人”李高峰微信的个性签名,逐一翻看他从去年8月份开始,发布的微信,发现几乎都是对义务志愿活动和家乡河南建设的关注。 李高峰说,无论自己的公益活动走多远,名气有多大,他永远根在河南,并一定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河南人是好样的。 说起李高峰的公益志愿事业,开始于2001年,当时迫于生活的压力,李高峰从河南周口一个小乡村,来北京务工,起初他只想简单地找份工作养家糊口,可来到北京之后,他发现河南人不太受欢迎。 随后,李高峰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儿做起,义务清扫当时居住地区旁边的臭水河、免费帮邻里清运垃圾……这一系列看似不起眼的事情,让大家对李高峰有了关注和认识。 所有的荣誉都不是个人的 后来,随着自己影响力和辐射力越来越大,李高峰开始联系在京务工的河南籍农民工,让他们一起加入志愿者的队伍。 今年1月29日,在人民大会堂,李高峰受到了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接见。“习书记的接见,让我非常激动,这是对我的鼓励和赞扬;同样,这个荣耀不是我自己的,而是河南亿万父老乡亲共同的荣誉。”李高峰说。 李高峰也畅想自己未来的梦想,他希望能够建立一个渠道,把河南知名的农副产品,卖到北京的各个社区来,帮助河南农民工增加收入,同样也为河南的土特产制造名气。 此外,他还希望所有的在京务工河南人,包括自己家乡的市民能够自发自觉地加入志愿活动,保护好、净化好、维护好我们身边的居住环境,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我的梦想其实并不大,就是安居乐业。作为一名“北漂”,希望尽早结束夫妻两地分居的困境,照顾好女儿,“最好能买个房子,一家人其乐融融”。——金明大的“中国梦” 做记者可以记录时代为民呐喊 “我是从河南的小山村里走出来的,家乡的水土养育了我,家乡的文化滋润了我,那是根儿。”37岁的金明大已做了13年媒体人,没想到这次自己也成了“新闻主角”。 金明大的老家在洛阳市宜阳县樊村乡,父亲是乡村医生,原本也希望他做名医生,既治病救人又生活无忧,然而,父亲的愿望最终落空了。2001年他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了媒体行业,“做记者可以记录时代、为民呐喊,同时也能实现我的新闻理想,我很喜欢这个职业,做新闻纯属美丽的意外”。 他也坦陈,河南特有的地域文化不仅融入了他的童年时光,也影响了他的脾气秉性,“老乡们的善良、朴实、勤奋,既是我引以为豪的‘河南气质’,也是我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2007年8月,他加盟由新华社主管、瞭望周刊社主办的《瞭望东方周刊》,成为一名调查记者。几年来,他专注社会新闻,采写了一大批深度报道。 梦想是结束“北漂”安居乐业 由于岗位变动,2013年初金明大到了北京,担任《瞭望东方周刊》总编室主任,负责杂志的采编业务和出版流程管理。 金明大说,尽管薪酬并非特别理想,然而有了领导信任和同事认可,他干得挺舒心。 目前,他的妻子及亲人都在河南,他独自带着6岁女儿在北京生活。作为一名“北漂”,他希望尽早结束夫妻两地分居的困境,照顾好女儿,“最好能买个房子,一家人其乐融融”。 “来京工作后,我时刻关注着河南的发展变化,尤其对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充满了期待。”金明大说,作为河南籍的媒体人,他期望自己的家乡河南能真正地富足起来,乡亲们的生活更加幸福。他还作了一首诗来表达内心对老家河南的挚爱:九州心腹河之南,炎黄脉根华夏源。自古群雄逐鹿地,如今众民再扬鞭。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