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TOP学习名师讲堂 上一版3  4下一版
赶快抢票 马上有收获
一株在世俗空间中特立独行的花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国人对知识分子的期待——“出淤泥而不染”
一株在世俗空间中特立独行的花
主讲人:台湾优质教育协会理事长 杨中介教授

在杨中介教授看来,“出淤泥而不染”是说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因为经过水的洁净,莲花能表现出高洁品质,现在常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爱的高超品格。郑州晚报记者 吴幸歌

出处来自《爱莲说》

杨中介介绍,“出淤泥而不染”的出处是北宋周敦颐所写的《爱莲说》,原文说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作者周敦颐说:“我唯独喜爱莲花,因为它从烂泥巴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泥巴的污秽;因为生长时经过清水的洗涤,也不会显得粗俗妖媚。”

作者周敦颐说这句话的故事背景是这样的,周敦颐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在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他在星子地区担任南康知军的时候,在军衙东边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莲花,每当茶余饭后,他或者独自一人,或者邀三五好友,在这个莲花池畔赏花品茗,同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这篇《爱莲说》文字虽短,但字字珠玑,是中国历代文人传诵的经典作品。

《爱莲说》原文及其翻译

《爱莲说》原文如下: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成口语的意思为:世界上各种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最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一般人很喜欢牡丹。我却惟独喜欢莲花。因为莲花从烂泥巴里生长出来,却没有受到泥巴的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也不会显得妖艳粗俗;莲花的茎秆是内空外直的,没有缠绕的蔓条,也没有旁出的枝节;莲花的香气远播,显得清香芬芳;莲花笔直地竖立在水面上,只能从远处静静地观赏它,却不容易靠近去玩弄他。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豪,莲花却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有了。而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人,还会有谁呢?世上喜欢牡丹的人,应该是很多的吧!

不同的花可以代表不同人

“花的特性可以代表不同的人。”杨中介说。周敦颐把莲花、菊花和牡丹与人的性格作了一个对照,认为一般世俗的人应该比较喜欢牡丹的妖艳,而喜欢菊花的人应该是隐士性格的人。但是他自己认为莲花则是介于在菊花脱离尘世的性格和牡丹符合大众妖媚之间,一种在世俗空间中特立独群的清新性格,好像他自己一样,不能脱离世俗的生活寻找生命的桃花源去躲避,也不愿意以谄媚的心态去讨好众人过日子,而是像莲花一样在世俗的生活中,坚持一种洁净向上的品格,做一个世俗中少见的君子。这是中国读书人对自己道德和生命的期待。

杨中介认为,中国人对知识分子的期待就是希望能够做像莲花一样的君子,不是像牡丹一样妩媚动人、八面玲珑,也不是像菊花一样做脱离尘世的隐士,而是能在世俗中生存,能成为人群中的君子,作为众人的道德榜样,身上的香气像莲花一样影响周围的人。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50620 2014-03-11 00:00:00 二 一株在世俗空间中特立独行的花KeywordPh主讲人:台湾优质教育协会理事长 杨中介教授中国人对知识分子的期待——“出淤泥而不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