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4版:焦裕禄在兰考的时间去哪儿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上任第二天
到灾情最重的地方去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任第二天
到灾情最重的地方去
夜,已经很深了。焦裕禄叫开县委副书记的房门,问:“老张,你在兰考十多年,情况比我熟。你说,改变兰考面貌的主要问题在哪里?”
焦裕禄在韩村帮助生产队搞生产自救,根除“三害”时,对他们说:“生产自救只是临时性的措施,还要彻底改变兰考面貌,要对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作出贡献。”

上任第二天

到灾情最重的地方去

焦裕禄在兰考只工作了470天,却给当地人民留下了无尽的思念,给党员干部留下不竭的精神财富,在兰考这片土地上留下不朽的篇章。在兰考的470天里,焦裕禄的时间去哪儿了?究竟是什么,让焦裕禄这个响亮的名字,穿越半个世纪的时空,引发人们强烈的精神共鸣?

郑州晚报记者 路文兵

兰考报道

470天,他的时间去哪儿了?

如今,他亲手栽下的那棵焦桐,也有了50圈的年轮,当年的“焦桐”也已经变成“焦林”,不但是遮风挡沙的“保护伞”,还为兰考人民带来财富。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又见柳树新绿,绿油油的麦地里长着一排排泡桐树,在暖风中枝杈摇曳。

郑州晚报记者探访兰考。兰考县十字街头,焦裕禄的铜像静静矗立。他头发后梳,面容清癯;褐色旧毛衣的下摆插在裤腰里,外衣披在肩上;双手叉腰,双腿微曲;面带微笑,目光深邃。

这是根据焦裕禄50年前的照片雕塑的。光阴荏苒,如今,他亲手栽下的那棵焦桐,也有了50圈的年轮,当年的“焦桐”也已经变成“焦林”,不但是遮风挡沙的“保护伞”,还为兰考人民带来财富,当地群众利用泡桐开展木材加工,生产乐器和高档家具,已逐步产业化。

作为新中国60多年历史上“最著名的县委书记”,焦裕禄在兰考只工作了470天,却给当地人民留下了无尽的思念,给党员干部留下不竭的精神财富,在兰考这片土地上留下不朽的篇章。

今年2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俄罗斯接受媒体专访说:“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当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那么,在兰考的470天里,焦裕禄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在这470天里,他究竟做了哪些事情,让焦裕禄这个名字,穿越半个世纪的时空,引发着人们强烈的精神共鸣?

争分夺秒,全身心投入到改造兰考中

1962年12月初,焦裕禄来到兰考任县委书记。临行前,组织上要焦裕禄回去安置好家里,焦裕禄却直接到兰考报到了。

1962年12月初,焦裕禄来到兰考任县委书记。

临行前,组织上要焦裕禄回去安置好家里,焦裕禄却直接到兰考报到了。他说:“兰考正在严重困难的时候,那里的群众正盼望党组织派来的人组织他们向困难作斗争。”

上任第二天,当兰考人民知道焦裕禄是新来的县委书记时,他已经下乡,到灾情严重的公社和大队考察去了。

从踏上兰考的土地,到他生命的终止,焦裕禄都以这种争分夺秒的姿态,全身心投入到改造兰考中,鞠躬尽瘁。

这一年的兰考大地,正遭受着最严重的灾荒。横穿兰考的黄河故道,黄沙漫天;内涝洼地里,冰凌封冻;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枯草在寒风中抖动。这一年,春天风沙打毁了20万亩麦子,秋天30万亩庄稼被淹坏,盐碱地上有10万亩禾苗被碱死。

焦裕禄知道,这片土地已经连续3年遭受风沙、盐碱、内涝等灾害,粮食产量已经降到历史最低水平,群众生活困苦。带领群众战胜灾害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在亲自走访调查了兰考的灾害情况后,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与灾害展开了争分夺秒的斗争。

连续奋战,誓要三五年改变兰考面貌

“我们对兰考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感情。面对当前严重的自然灾害,我们有革命的胆略,坚决领导全县人民,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面貌。不达目的,我们死不瞑目。”

1963年11月19日至30日,焦裕禄组织除三害办公室、农业局、科委和各公社农机站等有关部门64人,对全县碱地面积、分布情况、地下水位进行全面丈量、调查。在普查期间,焦裕禄经常带着行李,拿着干粮,挎着水壶,和盐碱普查队的同志一起行动。

为了弄清一块盐碱地情况,他们反复丈量,挖掘地下水,焦裕禄甚至经常用嘴品尝土地的含盐碱成分。他说:“用舌头一舔,咸的是盐,凉的是硝,又臊、又辣、又苦的是马尿碱。”

连续10多天的辛苦奔波,焦裕禄与普查队一起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焦裕禄让大家把盐碱地分牛皮碱、马尿碱、瓦碱、卤碱、白不卤、其他碱6类进行分类统计,绘制出全县盐碱分布、分类图。

他满怀激情地写道:“我们对兰考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感情。面对当前严重的自然灾害,我们有革命的胆略,坚决领导全县人民,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面貌。不达目的,我们死不瞑目。”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52535 2014-03-18 00:00:00 二 上任第二天<BR/>到灾情最重的地方去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