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15版:焦裕禄家风千万不能搞特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办公室摆着父亲的铜像
既为缅怀也为聆听父亲的教诲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焦裕禄家风:千万不能搞特殊
次子焦跃进:做焦氏家风的血脉传人
办公室摆着父亲的铜像
既为缅怀也为聆听父亲的教诲
焦裕禄后人在焦家小院合影

焦裕禄家风:千万不能搞特殊

次子焦跃进:做焦氏家风的血脉传人

办公室摆着父亲的铜像

既为缅怀也为聆听父亲的教诲

焦跃进的办公室,摆着一尊父亲的铜像。他时常对着这铜像沉思,既为缅怀也为聆听父亲的心灵教诲。正是因为她的言传身教,焦家的孩子们才融入了父亲博大的精神生命河流里。

郑州晚报记者 路文兵 文/图 兰考报道

在焦跃进记忆中 父亲高大而严厉

焦跃进的办公室,摆着一尊父亲的铜像。他时常对着这铜像沉思,既为缅怀也为聆听父亲的心灵教诲。

焦裕禄去世时,焦跃进才6岁,母亲徐俊雅33岁。家里上有两位年迈老人,下有6个尚未成年的孩子。一家9口人全靠徐俊雅每月50多元的工资和每个月13元的抚恤金艰难度日,生活很拮据。

一件衣服,老大穿完老二穿。一个作业本,正、反两面都用完,才会换新的。

但母亲始终记着父亲临终前的遗言:“我死后,你会很难,但日子再苦再难也不要伸手向组织上要补助、要救济。”

母亲的教诲在焦跃进记忆中,父亲高大而严厉,常常不在家。对父亲的印象,大都来自母亲和周边人的描述。母亲徐俊雅少言寡辞,跟他说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千万不能搞特殊,不要忘了你是焦裕禄的儿子。

作为焦氏家风的关键传承者,母亲对孩子的管教是极其严厉的。正是因为她的言传身教,焦家的孩子们才融入了父亲博大的精神生命河流里。

“别人能干,为什么我不能干”

那一年,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焦跃进知道,只要母亲向组织提出申请,他完全可以留在县城。

母亲拒绝了他的要求,声色俱厉地说,别人能下基层,为什么你不能去?“记住,干好了,你是焦裕禄的儿子,干不好,你也是焦裕禄的儿子。”

在母亲的坚持下,焦跃进来到农村,担任生产队长,也就是在那里,老农讲述的关于爸爸的故事,深深地触动了他,让他深刻感受到了父亲与兰考人民深厚的感情。

当时队里有个小砖窑,焦跃进干的是最重最累的活儿——手工脱坯。“脱坯打墙,活见阎王。”焦跃进一天能搬2000多块,晚上经常浑身疼得睡不着。“别人能干,为什么我不能干?县委书记的孩子不特殊。”

后来当上县委书记后,为了工作方便,焦跃进在自己家里装了一部电话。当时电话尚未普及,还是摇把的。母亲看到后,质问他原因,焦跃进说方便工作。

“用电话指挥工作,有点脱离基层、脱离群众啊。通过电话,什么实际情况也了解不到。要多向你父亲学习,有时间多往老百姓中去,那才是最实际的情况!”焦跃进想到了父亲。

“在这大雪涌门的时候,我们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烤火,应该到群众中间去。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在群众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

不搞特权的“小焦书记”

作为政府官员,焦跃进在日常的工作中更能体会到父亲这句“不能搞特殊”的含义。不搞特殊,就是深入基层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廉洁奉公,自觉把权力关进牢笼,不通过特权谋利。不能搞特殊的家风,也成为他从政的一条座右铭。

身为干部,焦跃进有审批钱财的大权,但他从未用特权给自己搞过特殊。他放言“坚持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花,该花的也是一分钱掰两半花”。

有一次,他和某农业局局长去上海出差,他要了一个三人间,农业局长有意见了:上午要和新加坡、澳大利亚的客商谈生意,这三人间有损于我们县的形象啊!就开了一个套间。等与外商谈完后,焦跃进马上把房退掉,又回到了三人间。为了谈生意,他们一天都没吃好饭,局长想晚上一定要补偿补偿,谁知焦跃进领他上了地摊,每人一碗米,一个小菜,另加一碗白开水。

焦跃进从政期间,曾在乡里、县里、市里的很多部门“当家”,却从未给任何一位亲属安排过工作,为官严谨。在一次会议上,他说:“当年父亲严格要求自己,不搞特殊,在各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我是焦裕禄的血脉传人,一定接好父亲的接力棒!”

在他心中,父亲就是他的榜样,“不能搞特殊”就是他的信条。他经常访贫问苦,走访孤寡老人,发现问题能解决的就立即解决,不能解决的就带回办公室集体研究。老乡们都说,这娃长得像他父亲,办事也像焦裕禄,人们叫他“小焦书记”。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爸爸对我既是一种精神财富,同时也是一种压力。这种压力对我是一种鞭策,我绝不能给他老人家脸上抹黑。”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52546 2014-03-18 00:00:00 二 办公室摆着父亲的铜像<BR/>既为缅怀也为聆听父亲的教诲KeywordPh焦裕禄家风:千万不能搞特殊
次子焦跃进:做焦氏家风的血脉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