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8版:文化专栏 上一版3  4下一版
卢毓:曹魏优秀的人力资源总监
拆城运动
行云流水一孤僧
★王国华专栏 野史新说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拆城运动

★李开周专栏 住在民国

上世纪三十年代,北京有位留美博士,每次经过南门或者西门,看见那明清时期修建的城楼,他会感到恶心,好像吃饭时吃到了苍蝇。他觉得像这样的老古董摆在大街上实在是影响市容,应该粉刷一新才对,不过最好还是拆掉,建成又宽又平的大马路,好让汽车通行。

看见明清时期的老城墙,不想着怎样保护,倒盼着把它拆掉,这样的留美博士要是活在今天,不被人骂疯才怪。可是在民国,他的想法却代表了革命家、文化人和社会改革者的心声。换句话说,民国的主流舆论跟今天刚好相反,今天不管事实上怎么强拆老宅怎么破坏文物,起码在舆论上还是要强调保护历史的;而在民国,激进的革命政府在南方各大城市进行着轰轰烈烈的毁城筑路运动,却能获得文化界和媒体圈的赞扬和支持。

从民国建立到抗战前夕,各地一直在拆毁老建筑。城墙扒了,建成马路。护城河填了,修成阴沟。好多明清民居也被腰包丰满的归国华侨收购,然后推倒重建,开发成多层的、集约的、有电灯电话和抽水马桶的现代化公寓。其中广州的市政建设突飞猛进,成了其他城市的学习对象,杭州、成都、天津和南京都加快了拆城筑路的步伐。只有北京没怎么敢拆,结果这座城市也就成了广大“有识之士”诟病的焦点:“将来北京这个地方发达不了的,因为有城墙限制着。堂堂的都会,搁着一个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东西,何妨把它拆了去!”(《北京风俗问答》第七章《拆城问题》)

民国时大拆老建筑是对还是错?我觉得不全是错。现在我们强调保护老建筑,是因为老建筑已经被毁得差不多了,因为稀缺,所以才珍贵。而对民国人来说,像城墙、老宅和牌坊那样的老建筑应有尽有,并不稀缺,所以也就并不珍贵。不但不珍贵,还阻碍交通,所以那时候拆城筑路很有必要,只是不应该不分青红皂白统统都拆。最好能异地建设新城,老城应该保留下来,否则每座城市起码也得留一段城墙、留几条古巷、留几片能代表当时建筑风格和居住特色的老房子,这样才是最科学的做法。

但是话说回来,就算民国时有幸保留了这些老建筑,到了今天不还是会被拆掉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53060 2014-03-19 00:00:00 三 拆城运动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