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TOP学习名师讲堂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国文化基本教材》
台湾人的共同记忆
孩子喜欢虐待小动物,
怎么办?
郑州华信学院
捐助洛阳“板凳妈妈”
中国工程院院士
受聘黄河科技学院
从十八大解读大学生就业机遇与挑战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国文化基本教材》
台湾人的共同记忆
主讲人:台湾优质教育协会理事长杨中介教授

《中国文化基本教材》

台湾人的共同记忆

台湾的《中国文化基本教材》是台湾高中语文课的教材,发行于1971年,《中国文化基本教材》把儒家典籍中的《四书》分类选编出为人、为学、仁爱、士、君子等不同主题,作为培育台湾的高中生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教材,教导高中生在个人修养、伦理道德、研习学问、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涵养。

郑州晚报记者 吴幸歌

台湾高中生必选学习科目

据杨中介介绍,《中国文化基本教材》目前在台湾是高中生必选(非必修)的语文学习科目,而在2000年之前则是所有台湾高中生的必修课目,也就是说,上世纪50~80年代台湾出生的学生,在高中都是学习《中国文化基本教材》长大的,而且高考试题也有大量四书的试题,当年台湾优秀的大学生都有深厚的“四书”功底。

2000年之后,虽然《中国文化基本教材》改为高中选修的教材,但是在大部分的重点高中,还是都继续使用《中国文化基本教材》来教学,很多80后优秀的高中生同样在《中国文化基本教材》的陪伴下成长起来。“《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几乎影响了台湾40多年的传统思想教育,是两代人的共同记忆。”杨中介说。

历经40年教学的国学教材

《中国文化基本教材》除了是台湾高中生必选的学习科目,还是一套在台湾历经了40多年教学历史的国学教材,是台湾人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根基,影响了无数台湾人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杨中介介绍,台湾《中国文化基本教材》里面对四书的解释早期是依照朱熹的《四书集注》来编辑的,后来到了1980年代开始,改用陈立夫《四书道贯》的注解为蓝图,加上朱熹的《四书集注》及各代学者解释补充而成。台湾教育部门当年制定《中国文化基本教材》的教学目标是“研读中国文化基本教材,赋予现代价值观,培养伦理道德之观念,爱国淑世之精神”。也就是要把《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当作学生建立人生目标的课程。《中国文化基本教材》阐述了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里面完整的儒家思想,使台湾的高中生能够因此认同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并且在生活中不断地应用展现出来。

影响着台湾人的人生态度

目前国学逐渐成为热门的话题,但在杨中介看来,这种国学热还是呈现着叫好不叫座的情况,有些人把国学当作一种时尚流行或是镀金包装,并不真的相信国学的价值。但是40岁以上受过高等教育的台湾人,受《中国文化基本教材》的深厚影响,在思想上或是人生态度上大多有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这个核心价值观包括品德是人最重要的人格特质,仁者君子是做人求学的终生典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读书人重要的人生准则等。

其介绍,在《中国文化基本教材》熏陶下的台湾人,基本相信道德不是没有用的,认为道德是可以安身立命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可以带给自己长远好处的;相信品德及学问是可以让人一生受用无穷的;相信人性本善、人人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相信王道可以战胜霸道;相信至诚中庸可以天人合一,终生无所惧怕。所以从高中开始,很多台湾的学子就把“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当作一生的指标,虽然随着年级增长,在生活的奋斗中逐渐消磨了志气,但是面对人生,儒家这些“为己为人”、“天人合一”的思想还是左右了台湾人对人生的判断和为人处世的态度。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55153 2014-03-25 00:00:00 二 《中国文化基本教材》<BR/>台湾人的共同记忆KeywordPh主讲人:台湾优质教育协会理事长杨中介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