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追寻总书记足迹 上一版3  4下一版
希望帮我们圆了“张庄梦”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老党员游富田:我对总书记说有个要求
总书记突然拿起笔看着我:请你说
希望帮我们圆了“张庄梦”
东坝头乡敬老院的老人们
曾和焦裕禄并肩战斗过的雷中江老人

老党员游富田:我对总书记说有个要求

总书记突然拿起笔看着我:请你说

也许从1855年铜瓦厢决口、黄河改道开始,张庄人就有一个梦——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安居乐业、家宅安康。

数百年来,他们一直为这个梦想埋头苦干,但年复一年,似乎永远是“好过的正月,难过的二月,面黄肌瘦的三月,见神见鬼的四月……”

焦裕禄来了,他带领群众造林固沙、育草封沙、翻淤压沙,把风沙漠漠、沙丘高耸的荒滩变成一望无际的绿树田畴。

如今,习近平总书记来了,他走进农家小院,走进村委会,与百姓闲话家常,听取村民代表的心声,深入了解民情民意,了解他们的梦想与生活。

“张庄梦”,就这样一点一点靠近,变得清晰,变得触手可及。 郑州晚报记者 张新彬 邢进 辛晓青/文 廖谦/图

“张庄梦”一角

老人吃住不花钱

国家还给零花钱

东坝头乡敬老院,坐落在张庄村外的“焦林”旁。

敬老院分前后两个院落,前院种植着花花草草,建造了亭台楼阁,设置了健身区,后院则开辟成菜地。

80多位老人在这里生活,敬老院院长是76岁的雷中江。

老人们的房间是窗明几净的双人间,有床头柜、衣柜,还有统一发放的厚厚被褥。

厨房里,各种不锈钢的设备擦洗得闪闪发光,冰柜里放着满满的肉和蛋。

敬老院还有棋牌室、会议室、焦裕禄纪念展厅,应有尽有。

在这里,仿佛看到了“张庄梦”的一角,雷中江自豪地说,敬老院财政全供,老人们吃住不用花一分钱,每月国家还给发零花钱。

而提起当年,老人感慨万千,“那是你们无法想象的,老焦我们一起亲手丈量过,就在敬老院这块地方,最高的沙丘9.9米,最矮的6.6米,比两层楼还高。”

“张庄梦”近了

家家户户用上自来水

村里要修水泥路

这是文伟清和代莲叶的家,春日的农家小院,生机盎然。

房后猪圈里,6头吃饱的猪在打呼噜;一侧的鹅棚,5只大鹅昂昂大叫;西厢房的6只小羊羔撒欢跑过来,歪着脑袋卖萌。

院里坐着剥花生的老两口,一脸笑容。在春光里,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张庄梦”那么近,触手可及。

文伟清当了20多年的村支书,总书记在张庄村的座谈让他看到了无穷的希望,“总书记说了,党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是一阵风,党员干部要永远和群众打成一片,我们有信心和乡亲们一起努力,共同奔小康。”

72岁的老党员游富田说,张庄村是国家级贫困村,以前花钱靠救济,吃粮靠统销。现在国家免了农业税,孩子上学也免费,国家还提供营养餐;看病有新农合,60岁以上的老人国家发放养老金,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村里还要修水泥路,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我们张庄村虽然有了很大变化,但是还没有彻底脱贫,我对总书记说我有一个要求,这时总书记突然拿起笔看着我说‘请你说’,我接着说,希望选派有能耐有技术的干部到我们村,带我们脱贫致富,帮我们圆了‘张庄梦’!”

现代化农业助推“张庄梦”、“东坝梦”早日实现

对于东坝头乡党委书记许家书来说,他要实现的不仅仅是“张庄梦”,而是“东坝梦”,他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构想。

许家书说,东坝头乡是个农业乡,未来发展要从农业着手,“去年我们乡土地流转15000多亩,今年截至目前一共流转了2万亩。”

这些流转的土地用来与开封晋开集团合作,进行机械化大农业。“现在大型喷灌机就装了十几台,水肥药一体化喷洒,效率非常高。”许家书说,机械化大农业比过去农民单打独斗效率高、效果好。

目前东坝头乡的状况就相当于农民把地租给公司,再去给公司打工,挣公司的钱。“农民是地主,也是员工。公司一年交给农民1000斤小麦,不用农民自己投资,农民再去公司干活,拿工资。”

今年,东坝头乡又和晋开集团签订了2万头奶牛养殖项目,这将是亚洲最大的奶牛场。“我们要增加牛初乳、酸奶加工,还有肉牛加工,仅这一个项目就能为我们乡提供2000多个就业岗位。”

东坝头乡有4万亩黄河滩地,超大型奶牛场就建在此处。“黄河是地上河,没有排污,没有其他工业污染,能保证奶源绿色环保。农民去企业打工,都算正式员工,有三金,有了这些好项目,也就是3到5年的时间,我们乡的经济肯定会走到全县前列,群众的生活将大大改善!”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55233 2014-03-25 00:00:00 二 希望帮我们圆了“张庄梦”KeywordPh老党员游富田:我对总书记说有个要求
总书记突然拿起笔看着我:请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