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3版:文化专栏 上一版3  4下一版
何晏:史上第一位驸马爷
要价的弹性
易君左《闲话扬州》惹官司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王国华专栏 野史新说

据说,宋朝的两次败亡,都跟结盟有关。

北宋末年,徽宗决定联合新兴的大金国扑灭辽国。是时,大金已摧枯拉朽般攻下辽国大后方。大宋出兵的条件是灭掉辽国后,收回五代时被辽国占领的燕云十六州。金国虽蒸蒸日上,毕竟羽翼未丰,乐得有个外援,于是一拍即合。事毕,宋、金瓜分了大辽,两国没有了屏障,直接面对面。金国在此过程中发现宋朝政治腐败、兵力微弱。肥肉就在嘴边,不吃都不好意思,于是乎,趁热打铁地向宋朝发起了总攻。短短三四年时间,京城汴梁沦陷,徽、钦二帝以及皇室宗亲数万人成了金人俘虏,北宋王朝到此结束。

偏安一隅的南宋眼看大金起高楼,眼看大金宴宾客,眼看大金楼歪了。百年之后,成熟的金国渐露败相,蒙古大军成了大金的心腹之患。而大金国又像当年的辽国一样,南边是大宋,北面是强悍的新兴民族,腹背受敌。孱弱的大宋看到机会到来,决定借道给进攻金国的蒙古军,并趁乱出击,与蒙古军队前后夹击,灭掉了这个世仇。自然,蒙古建立元朝之后,也没给南宋什么甜头,很快将南宋国土收入囊中。

后世有人对这两次“失策”的联合耿耿于怀,认为大宋不该只顾眼前,而忽略了更凶险的敌人。中间隔着一个缓冲带,总比直接面对强敌保险一些。

但也有人不以为然。历史学家吕思勉就对宋元联合做如此评价:“宋朝和金朝,是不共戴天之仇,不能不报的。若说保存金朝以为屏障,则金人此时,岂能终御蒙古?不急进而与蒙古联合,恢复一些失地,坐视金人为蒙古所灭,岂不更糟?”其实这是一个常见的非此即彼的假设命题,假如我们当初不这么干而是那样干,事情是否会更好些?吕思勉给出的答案是:“要知约金攻辽,亦并不算失策,其失策乃在灭辽之后,不能发愤自强,而又轻率启衅。”也就是说,二者选择任何一个都不对,权谋是无用的,应该采取第三条路线。

我却觉得,吕思勉的建议,也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完结,是每一个新生事物的必然宿命。万物生生世世,周而复始,更改不了、逃避不了。过程有长有短,有低谷有高潮,结果却一律一致。即使当时奋发图强,局面有所缓解,最多也不过多苟延残喘一阵,岂能违背必然规律?自古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不可能所有事物都直线向前,到了一定阶段就被天算,非小小的权谋和个人的努力所能挽回,似乎唯有认命。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56154 2014-03-27 00:00:00 四 无标题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