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7版:中牟播报 探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曼秀雷敦男士
助力《足球周刊》寻巴西特派员
万家生佛:民国女贤周淑珺
瑞星发布安全随身WiFi
信号更强 移动支付更安全
低门槛加盟
猎豹汽车开辟新营销渠道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万家生佛:民国女贤周淑珺
村民万福庆讲述周淑珺的墓碑内容

中牟县雁鸣湖镇东漳村,民国时候出现一位巾帼名叫周淑珺,她的生平事迹至今仍为百姓称赞和传颂。

周淑珺,1881年出生于原新郑县城关镇一个仕宦之家,自幼好学并习读经书。20岁那年,周淑珺和中牟县东漳村万鹏岭结婚,但好景不长,婚后未到1年,丈夫去世,受到巨大精神打击的周淑珺,自此终日埋读苦学。

坚定不移:开办免费女子学校

近代史上,中国最早的女子学校是教会学校,始终游离于中国主流社会之外。“女人无才便是德”这句话所产生的背景,自然是儒家思想统治中国的那些年代,2000多年里,国人对这个“道理”深信不疑,把它奉为真理。民国时期,人们逐步冲破封建思想观念的束缚,女校开始兴起。五四运动后,周淑珺受到新思想、新文化的影响,她认为妇女的政治和社会地位低下,最主要的原因是她们未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为提高妇女们的地位,1923年,周淑珺自己出资租房,聘请教师,在中牟县城关镇办起第一所女子小学,免费授课,消息传开后,学校收到42名女学生,因教师资源不足,她不辞辛苦,自己亲自给学生上课。很快她又在娘家新郑办起另一所女子小学。不久,她的做法得到封建思想的娘家哥的极力反对,娘家哥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应深入浅出,为冲破阻碍,周淑珺毅然和哥哥断绝关系。周淑珺所创办的女子学校,在女权解放、实现男女平等、提高妇女文化素质及男女并校打下了深厚基础,在历史上写下了绚丽的一页。

百折不挠:为妇女解足奔走呼号

在封建社会,城乡女子缠足。封建士大夫们讲究“三寸金莲”、“三寸绣鞋”,妇女的美丑以足的大小为审美标准。不缠足就会被叫做大脚女人,嫁不出去。畸形的审美观,给妇女们带来了精神上和肉体上极大的痛苦。清康熙三年(1664年),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下诏禁裹足。7年之后,在封建势力的抵抗下,又罢此禁,缠足之风又蔓延开来。到太平天国时曾禁止过缠足。辛亥革命后,缠足之风开始逐渐废弃。1927年,冯玉祥将军在郑大力推行新政,提倡男女平等,反对缠足,动员妇女放足,以除陋习。周淑珺被冯玉祥任命为中牟县放足委员。为解决千百年来裹脚对妇女造成的巨大痛苦,她奔波于中牟县的各个乡村,宣传和督促广大妇女放足,很快,她成了十里八乡的“罪人”,只要她一去哪儿,村里人不是关门闭户,就是恶意相加,而在此时她的父母对她的做法也深恶痛绝。承受着巨大压力,她并没有放弃,自己编唱浅显易懂的放足歌教给各村的儿童:缠小脚真难看,骨肉化脓一大摊,晚上抱着直喊疼,白天外行路难,社会之上没地位,谁把妇女当人看,妇女姐妹快觉悟,积极放足莫迟延。她百折不挠的精神逐渐让广大青年妇女开始认识到缠足的痛苦和弊端,于是大家纷纷放足。

矢志不移,将慈善进行到底

1937年,抗战爆发,周淑珺主动奔赴前线,给抗日战士代写家信,给受伤的战士提供药物。回到家乡后,看到战争带给百姓的巨大痛苦和折磨,她心如刀绞。她变卖家中土地和产业,联系一些有民族热血的人士成立了“又新慈善社”。每天,又新慈善社免费给受灾的群众发送馍票。周淑珺购买大量中草药,熬成大锅中草药,让患有瘟疫的百姓前来喝药治病。后来到又新慈善社领馍票和喝中药的人不计其数,为答谢恩情,难民联合送给她“万家生佛”匾额一面。史料记载,宋朝时期,著名的儒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被封为温国公,他以关心国事、清廉正直著称,被人赞为万家生佛,宋人称赞他的诗句有:福星一路之歌谣,生佛万家之香火。

为保证慈善事业运转,周淑珺卖尽自己的财产,省吃俭用,清茶淡饭,百姓深受感动。

1958年秋,周淑珺病逝,享年77岁,村里人为纪念这一位巾帼女杰,为其修建坟墓,坐落在中牟县万庄村。

见习记者 张朝晖

中牟播报 冯俊超/文

邢昊冉/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56778 2014-03-28 00:00:00 五 万家生佛:民国女贤周淑珺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