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黄亚明专栏 市井水浒 宋人吃鸡,首推吕蒙正。老吕是太宗、真宗朝的宰相,这人小时候到庙里讨饭,住破窑,饿怕了。长大了,有出息了,就好一口鸡肉。不挑别的,专挑鸡舌头熬汤。后来牙床松动,咬不动肉,鸡舌汤喝得更勤。 但这老饕素质还挺高。有次老吕在花园溜达,发现墙角有一座小山。老吕就奇了怪了,咱没安排这里做假山啊。跟班赶紧说,老板,这是您要喝鸡舌汤,杀鸡的鸡毛堆呀。老吕差点晕倒:一日一碗鸡舌汤,一鸡一舌,一碗汤得三四十只鸡,一年得一万只鸡。罪过,打住,从此不吃。 在《水浒传》里,鸡类美食绝对高频,五星级酒店浔阳楼有,宋江吃的是“嫩鸡”,喝的是“蓝桥风月美酒”;偏僻小村史家村也有,街边大路菜而已。九纹龙史进开中秋宴,一口气“杀了百十个鸡鹅”。 苏东坡被贬海南岛,但心态超好,兴致勃勃自嘲:“五日一见花猪肉,十日一遇黄鸡粥。”吃猪肉喝鸡粥机会少,于是把歪主意打到老鼠和蝙蝠身上,“荐以熏鼠烧蝙蝠”,干脆一块炖了。 开封、杭州的小吃和大餐中,活跃着鸡的身影。烤鸡、烤鸭已经显身,沿街叫卖,香喷喷。开封州桥夜市,车马喧阗,卖獾儿、野狐肉、金丝肚羹、石肚羹、脯鸡和鸡签的,不可胜数。脯鸡就是风干鸡。鸡、鸡皮、鸡碎,价格儿不贵,您只要掏出十五文,送您一份,如假包换。杭州的流动摊铺,用托盘装着炙鸡、八焙鸡、红鸡、脯鸡等,到酒店里,一边吟唱一边叫卖。专业面食店里有大小鸡羹、丝鸡棋子、丝鸡淘等,丝鸡淘就是鸡丝冷面。 南宋人周去非说,广西卖云贵运来的长鸣鸡,该鸡又矮又粗,中气足,“一鸣半刻”,估计能壮阳,一只要卖一两银子。陆游晚年在越州,买只大公鸡,花费三百文。只有海南苏东坡比较幸运,如果能找到黎族兄弟,分别花五十文、三十文,就可以买母鸡、公鸡各一只(马端临《文献通考》)。 周去非是个奇人,他说,您想斗鸡,得养好鸡,练脚力,炼利嘴,剪鸡尾。老周还指出,善斗的鸡,羽疏、短,头小、坚,足大、直,身耸、长,目深皮厚,踱八字慢步,眼神凶猛,毅力坚定,沉静老辣,看起来像木鸡。这是鸡吗?一混黑社会的老大啊。 南宋的周南说,某年,庆元府(宁波)忽然流行斗鸡,一只善斗鸡卖到一贯,赌注起码十文。我很担心,娇柔的杭州姑娘,在餐桌吃多了那些厚皮、大脚、小头的鸡,距离母鸡中的战斗机,老虎中的母老虎,不远矣。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