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8版:TOP学习 留学在线 上一版3  4下一版
孩子想说心里话 父母没有同学“吃香”
高三国际“交换生”要OR不要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孩子想说心里话 父母没有同学“吃香”
六成和父母无共同语言,三成怕父母批评、指责
业内人士称:让孩子通过语言把感情表达出来,是对孩子最大的保护

六成和父母无共同语言,三成怕父母批评、指责

业内人士称:让孩子通过语言把感情表达出来,是对孩子最大的保护

家长白女士说,她女儿上初三,以前有什么事总爱跟她“唠叨”。但不知怎么回事,最近很少跟她说话,却在电话里和同学聊得好开心。白女士也试了很多方法,女儿却还是什么也不说。“孩子为什么不爱跟父母说心里话?我该怎么办才能赢得孩子的心?”记者在采访调查中,遇到不少家长跟白女士有同样的疑问。而“仅6%的孩子愿意和父母说心里话”的现实,同样让家长吃惊。

郑州晚报记者 唐善普

小调查 6%的孩子愿和父母说心里话

作为家长,您会和孩子沟通吗?每天有多少时间和孩子谈心?作为孩子,最希望向谁说说心里话?

近日,记者就此对五年级到九年级的80多名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同学们最大的烦恼来自学业,很渴望找个贴心人倾诉。

在倾诉对象排名中,同龄的朋友或同学位居第一,占42%;网友位于第二,占35%;老师占17%;排名最后的为父母,仅占6%。这其中,61%的同学认为,和父母年龄相差太大,没有共同语言,难以和父母做朋友。

调查中最大的烦恼来自学习成绩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占72%;14%的同学认为来自大量的作业;12%的同学认为来自和他人关系处理不善;2%的则表示来自家庭父母的方面。

心里话 一半以上的孩子渴望找个人倾诉

对这些烦恼,一半以上的同学渴望找个贴心人来倾诉;近1/3的同学则喜欢把烦恼憋在心里。

初一学生李阳(化名)说,爸爸妈妈很少和他沟通。一家三口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在一起的时间只有早饭和晚上休息的时候。“每天看父母工作压力也挺大的,回来还要做家务,我就尽量不给增添麻烦。”但李阳也说了心里话,“其实我很想找个人说说心里话,十分渴望能有个贴心人来倾听她的心事。哪怕每天只有几句话呢?”

谈到为什么不愿和家长或老师倾诉时,有六成的同学认为没有共同语言,父母就是父母,不可能和父母做朋友;父母或老师都是大人,他们不理解孩子的想法;近30%的同学则是因为害怕遭到批评、指责甚至打骂;另外,2%的认为倾诉的内容涉及个人隐私,向谁倾诉是自己的自由。

15岁的刘凡是初三学生,一次周末回家说起一件事。上周在家做的试卷忘记带学校了,挨了批评。她妈妈不相信地说:是没做呢还是怕做错了挨老师的批评?

“别人不了解,妈妈应该知道我不是个撒谎的孩子。妈妈的话让我很难过。”刘凡说,“我很失望。”刘凡对记者说这些时,脸上早已没了什么表情,让人心惊的是大人似的平静。

大家谈

家长再忙也应抽时间与孩子沟通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认为,父母让孩子通过语言把所有的感情——积极的和消极的都表达出来,是对孩子最大的保护。认真听孩子倾诉,帮助孩子分析问题,是对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方式。然而,在许多家庭,每当孩子出现一些问题时,家长往往不给孩子申辩的机会,更不愿意听孩子诉说,孩子因失去说话的权利或自己的话得不到父母的信任,只好将委屈和不满埋在心底,甚至产生与父母对抗的心理。

“孩子的倾诉对象排名父母不如网友,这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教育心理学家路应杰老师分析说,不可否认,当前升学和就业的压力,导致很多家长关心的主要是孩子的成绩,而对孩子的生活习惯、交友情况,尤其是情绪变化等很少关心。孩子有了心理问题,家长不知道或知道了不会排解等,都是导致孩子不跟家长说心里话的主要原因。

对此,路应杰建议,父母不论多忙,都应抽出时间来关心孩子,和孩子交流,并给予鼓励、支持和理解。另外,孩子们认为和父母或老师没有共同语言,认为他们不理解自己的想法,说明大人们和孩子们的沟通方式、教育方式等方面都存在问题。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57694 2014-04-01 00:00:00 二 孩子想说心里话 父母没有同学“吃香”KeywordPh六成和父母无共同语言,三成怕父母批评、指责
业内人士称:让孩子通过语言把感情表达出来,是对孩子最大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