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X03版:荥阳播报 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竹林活水”何时再现?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竹林活水”何时再现?
昔日太溪池 石保定 图
周边井水自喷白白流走
1959年时人们照相还喜欢以茂密竹林作为背景

“太溪池畔观鱼跃,绿竹林中听鸟鸣。”这幅古联就是荥阳高山镇竹川村“竹林活水”的真实写照,千百年来被人们咏赞不已。然而,千年川流不息的太溪池,突然之间没水了。

泉水断流,千年太溪池干涸见底,构成荥阳竹林活水两大盛景的活水没有了,赖以生存的千亩竹林怎么办?

“传说中的千亩竹林已经成为历史。”荥阳市高山镇竹川村原党支部书记刘中州告诉记者,随着经济发展,大片大片的竹林被砍伐,附近碳素厂、水泥厂等企业严重污染着当地环境。由于过度采伐和环境恶化,到2008年,竹子几乎消失殆尽。

竹林的衰败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得到当时政府的重视。投资百万元复耕了200多亩林地,又上了新品种竹子。此外,高山镇政府请河南省生态研究院专家编制了新“竹林活水”规划图,准备把高山镇打造成“北国江南”。

郑州晚报记者 姚辉常

荥阳播报 李显文 文/图

■新闻1+1

美文中的竹林活水

●明任汜水县令杜汝亮称:“万竿亭亭,横野摩云,为汜上肥产第一。”

●王九思《邑令邀游竹川漫题》中写道:“万竹参差秀玉川,川源汩汩自何年?流经石砌兰花细,润透沙畦菜叶娟。一曲笙萧翻凤羽,满林风露湿鸢肩。当时六逸耽幽兴,共计鸥盟结静缘。”

●民国17年《汜水县志》载“竹林活水,为汜邑奇景。遥望半陂绿云,乃此君(麇)集翠竹处也。……万竿丛深,三伏生寒,栖凤也,腾龙也,优游士贤也,当擅境内之奇。”

●在汜水志书中,一直载有“一泓澄清,望之如镜,满川绿竹,赖以为灌,万竿绿阴,夏日浸浸生凉,其水至夏亦可灌田,汜水地瘠,此川独否,藉水利也。”

竹林活水的由来

太溪池,当地俗称“太子池”,位于郑州西40公里的高山镇竹川村,有三注清泉分别叫做太溪池、少溪池、泳清池。据郑州市水务局《郑州水情概况》介绍,为利用泉水造福人民,近年来,当地政府组织群众对泉池进行扩建整修,对池底进行挖深清淤,池壁用红石硬化,并加以砖制护栏和护栏网,将三池合并,修建深8.5米,南北长110米,东西宽76.1~89.8米的蓄水池1座,总蓄水量5.5万立方米,可灌溉农田2000亩。

溪池水常年溢流,周朝周襄王避难时移栽竹于此。明代万历年间,许登名、许调元父子以种竹为乐,使竹林达到鼎盛,故美称“竹林活水”,是汜邑十景之首,清朝乾隆皇帝御题“竹林活水”刻碑留念。即使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竹林还有300亩,非常茂盛。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58292 2014-04-03 00:00:00 四 “竹林活水”何时再现?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