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6版:娱乐 热门 上一版3  4下一版
再不去采茶,我们就老了
冠军已经内定?没有的事!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难忘激情岁月 六旬老人求助晚报
寻找当年种茶人 相约茶园致青春
再不去采茶,我们就老了
30多年前种下的茶树,现在已成野茶园
一起下乡的知青伙伴们,你们如今在哪里?

难忘激情岁月 六旬老人求助晚报

寻找当年种茶人 相约茶园致青春

30多年前种下的茶树,现在已成野茶园

一起下乡的知青伙伴们,你们如今在哪里?

总有一段回忆,在你生命里挥之不去。

1976年,一群年轻人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来到信阳商城县一座不起眼的小山村。这些青年大多十六七岁,有的中学都还没毕业,就卷扎着裤腿在荒山里劳作,要把一片荒山开垦成茶园来。

3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小茶苗已经成了规模,而那时的栽茶人早已各奔东西,不知漂泊在何处。

“这几年我总盼着,我们这帮当年亲如兄弟的老知青能重聚在商城,一起喝茶,聊聊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望着如今翠绿一片的茶园,57岁的周道发十分感慨。“我都快60岁了,我想趁着腿脚还灵便,多和当年的朋友到茶园逛逛,要不就真老了。”

郑州晚报记者 刘涛

实习生 陈方圆 文/图

最忆当年知青情

洪山寨位于信阳市商城县与潢川县交界处,属大别山区,矗立于薄岭及老鼠嘴等群山翠峰之中。山上松杉葱郁,竹林并茂,山下库水清澈,沙鸥翔集,山清水秀。

其实,40年前的洪山寨还是荒山一座。由于灌溉不便,加上满山纵横的沟壑和石坡,这里根本无法种植庄稼,是当地公社带领下乡知青一锄头一锄头地给荒山披上了绿装。

陈平与周道发就是在开垦荒山中结识的。

陈平是当地第二批下乡知青的一员,由商城县汪桥人民公社分配到洪山寨参与荒山开垦工作。彼时,16岁的周道发还在上高中,“我记得当时学校不上课了,组织学生到洪山寨挖沟种茶树。”

加上陈平和周道发,这支知青队伍有30人。他们白天扛着铁锹在坡上挖沟,晚上借宿在各村村舍,每天都在“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口号中度过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我们大多是城市职工干部子女,平时干活都不多,更别说挖沟种茶树了。”提起来洪山寨的这片野茶园,陈平感到很惊讶,“当年种这茶树,可算是吃苦了,没想到能长这么久。”

由于这片荒山土质属于千年风化的红土,土层有机物质丰富,挖起来也颇为费力。枯燥的生活、繁重的劳动、对家乡和亲人难挨的思念……这一切让他们学会了苦中作乐,这种乐观和坚毅的品格伴随知青们回城工作,使他们受益终生。

相约茶园“致青春”

在洪山寨走上半小时的路程,可以看到一片翠绿的毛竹林,竹影丛丛中,依稀可以看到一株株长得很不规则的茶树,树干很粗,茶树整体一人多高,明显跟山下一排排整齐的茶园不同。

这片野茶园就是陈平和周道发当年种植的茶树。1979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知青问题的相关政策后,大量知青返城。同年,汪桥公社的知青也分批返城,留下了这片刚开垦不久的茶园。

30年白驹过隙,如今的周道发已两鬓染灰,皱纹已然爬上了脸庞。他介绍说,自从知青返城,这片茶园就没有人护理了,已经彻底成了一片野茶树。

“几乎每年都有人回来看看。很多知青还回来采些大山野茶呢。”周道发老人说,当年的知青都是年轻人,现在大部分是知青夫妻带着儿孙们来怀旧。

但是还有很多知青自返城后,便失去了联系。“崔刚、姚伟、陈平、卞卫明、马世明……”这些人把热血和青春献给了这片茶林,却没能喝上这知青茶水——他们当年种下的茶籽是土茶籽,生长期在5~6年,而一般的茶籽生长期在3年左右。

如今周道发有一个心愿,想通过晚报找到当年的知青伙伴,告诉他们:当年大家亲手种下的茶树,已成为当地的一片野茶园,虽然这么多年没有人管理,但这些得自然精华、不着人工气息的野茶更香,何况还是自己亲手所种。

当年的兄弟姐妹们,你们如今在何方?

如果您是当年洪山寨的下乡老知青,或者你有他们的任何线索,请拨打电话与我们联系。

■记者手记

这里的故事

你是否还记得……

记者在写这篇稿子的时候,一直在循环播放筷子兄弟的这首《老男孩》。对于所有曾经有过上山下乡经历的人,这段令人魂牵梦萦的知青岁月,很难用一两句话来准确地表达它的得与失、对与错、苦与甜。经历过就是财富,那一代人的青春和激情,血汗和奉献,不仅留在茶园里,也会继续留在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心灵深处,感动着我们前行。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61733 2014-04-17 00:00:00 四 再不去采茶,我们就老了KeywordPh30多年前种下的茶树,现在已成野茶园
一起下乡的知青伙伴们,你们如今在哪里?
难忘激情岁月 六旬老人求助晚报
寻找当年种茶人 相约茶园致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