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些年核桃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新密下属乡镇的不少农民都会在地里或多或少地种些核桃树。但是种树容易,结果却难,农民们看着地里“只长不生”的核桃树,急得眉头都没展平过。为此新密市黄固寺村近日请来了专家解疑答惑。 “前些年种了些核桃树,本想着结果后能增加些收入,谁知道这树却没结果,就算结了果,也是小得可怜。都说核桃树要嫁接,可是我们都不懂这嫁接技术啊!”家住新密市黄固寺村的孟大叔瞅着地里长势高大的核桃树很是着急,盼望着能有个“神仙”让这些树能赶紧开枝散叶。 清明前夕,村里来了个“核桃嫁接专业队”,带队的是一名67岁的老人,在对村里的核桃树进行一番考察后,嫁接队决定利用“高接换种”技术对村里的这些树进行嫁接。孟大叔起初对这支队伍将信将疑,但是听说这位老人就是范治卿后,赶紧叫来村民,高兴地说核桃树有救了。 原来孟大叔早就听说过范治卿的名字,知道他是新密市林业局的退休干部、高级农艺师、省里有名的核桃专家,经他嫁接的核桃树,成活率趋近100%。 范治卿告诉记者,核桃“高接换种”,是改良核桃品种的一项成功技术,解决了核桃嫁接难的技术问题。十几年生的核桃大树采用多主枝嫁接,三年恢复树冠,当年有产量,三年丰产。但是这项有效的实用技术,在农村还没有普及推广。退休后的范治卿不想闲在家里,便组织了这个“核桃嫁接专业队”,专门到乡下为农民朋友解决核桃种植问题。 不单单是范治卿,新密市林业局退休工人张水泉也主动加入到这个队伍中,在范老师的带领下,他边干边学,这两年来,在核桃嫁接方面也做出了突出贡献。 今年3月以来,嫁接队伍不断壮大,发展到10余人,配备了油锯,更加专业化。到目前为止,已嫁接大树2200株,嫁接苗木3000余株。嫁接队伍每到一地,都会受到村民的热情欢迎。“农民们得益了,我们的嫁接技术也得到实践与提高,这是件双赢的事啊,核桃嫁接后,我们也会教给村民一些关于核桃种植的注意事项,也会定期回访检查树木生长情况,以保证他们的核桃树能健康生长,迎来大丰收。”范治卿告诉记者。 新密播报 王颖 文/图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