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06版:荥阳播报记忆 上一版3  4下一版
卡巴斯基:保障XP系统继续安全运行
海通证券:嘉实泰和15年 变身开基或再续辉煌
华泰:亿万促销持续升温,购车让利又送油
八路军后方医院
千年古橿见证红色精神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八路军后方医院
千年古橿见证红色精神

八路军后方医院

千年古橿见证红色精神

眼下,正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开展之际,在荥阳,有这样一处所在也备受教育活动学习者的青睐。它,就是位于荥阳市环翠峪的八路军后方医院。这个先烈们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1987年就被荥阳县人民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更被团郑州市委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而今,这里已经成为大家缅怀革命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场所。 郑州晚报记者 姚辉常 荥阳播报 王世端 文/图

A

2000多名八路军战士,在此疗伤

抗日战争时期,环翠峪属于豫西抗日根据地,1944年4月,皮定均司令员和徐子荣政委率领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队来到这里,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并最终取得了胜利,但也有许多英勇的战士在战斗中受伤。1944年9月,豫西抗日支队对环翠峪地理位置进行考察,发现这里四面环山,南面有密县(今新密市)、东面有荥汜(今荥阳市)、北面有巩县(今巩义市)、西面有偃师独立团,已成为豫西抗日根据地的核心,而且地理位置隐秘,方便治疗四方伤病员。1944年10月,豫西抗日支队卫生部长高长喜命令由战旭东带领有治疗经验医生及部分战士在三坟村慎家窑洞筹建八路军第二卫生所,逐步发展成豫西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后方医院”。

自1944年9月至1945年9月,八路军后方医院历时一年,共救治2000多名为抗战浴血奋战的八路军战士,当时为国流血的英雄战士们就在现存的三孔窑洞内疗伤,故而人们称这三孔窑洞为“英雄窑”,皮定均司令曾多次来此慰问伤病号。解放战争期间,部队奉命南下后,医护人员及轻伤病员随部队南下,重伤病员依然安置在环翠峪二郎庙各山坳群众家中。

B

医院伙房,常见百姓家孩子身影

据悉,八路军来到这里后,密切联系群众,了解群众所思所需,积极开展各项工作。自1944年冬到1945年春夏,八路军在豫西开展群众性“倒地运动”和减租减息活动,根据地的广大贫苦农民从地主手中原价倒回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成为当时最得人心的一件大事。粮食、房屋、牲畜从地主手中被清算回群众家中,发展了地方党组织和农会,群众积极参军参战,主动侦察敌情,给八路军站岗、放哨、送茶、送饭、做军鞋、抬担架、护理伤病员。很多群众主动把自己家腾出来让八路军居住,根据地军民团结如一家,鱼水情深,上演了很多可歌可泣感动人心的故事。

据当地老人回忆,八路军后方医院的伙房里,经常有老百姓家的孩子来这里吃饭。有一次,时任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司令员的皮定均到此看望伤员,吃饭时发现,有个十来岁的孩子眼巴巴地盯着自己。见此情景,皮定均什么也没有说,马上把孩子拉到自己身边,把饭让给他吃。

C

窑洞内外,军民关系融洽一家亲

在八路军后方医院,有三孔窑洞特别有名,这里当时分别住着轻、重伤病员和院部医护人员。无法满足需要时,很多伤员都被分散住在当地群众家里。当时最多时住有50多名伤员的窑洞内,条件十分简陋,伤病员都直接睡在草铺上。民兵和儿童团站岗放哨用的红缨枪、平时战士们练习刺杀、队列时用的木枪、伤病员使用过的拐杖、病房照明用的油灯、群众自制纸糊的风灯、做手术时用来照明的马灯、群众为八路军采草药挖野菜用的挎篮、为伤病员熬药用的砂锅……仍一一阵列。就连军民共用的织布机、抬伤员的木板、当年战士们用过的病床和水缸等,现在也都真实存放。

当时在三坟村,军民关系十分融洽,所长战旭东利用紧张间隙经常带领大家给群众担粪、锄地、收割庄稼;轻伤员为群众纺花织布;医院免费为群众治病,1945年春正逢饥荒,当地群众宁肯挖野菜,纷纷将细粮捐给医院;每次打仗,群众积极参与抬伤员。

1945年农历八月初六,部队奉命南下,医院工作人员、轻伤员随部队行动,重伤员安置在二郎庙、陈庄各山坳老百姓家中。在部队离开时,军民依依难舍,洒泪而别。

D

千年古橿,拒腐防变素养受人敬

在八路军后方医院,窑洞屋顶上的一棵千年古树格外引人注目。作为这里的稀有树种之一——古橿树,《山海经》中曾有记载,说浮戏山环翠峪橿树生长茂盛,橿树的木质坚硬,在古代主要用来制造车轮,现在世界上的古橿树数量极少,千年古橿更是少之又少。这棵古树在这里历经几世沧桑仍树木峥嵘、枝繁叶茂,特别是它的树冠就像一把雨伞覆盖着整个院落,在抗日时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当年儿童团长慎天才曾多次爬到树上放哨、送情报。那巨大宽广的冠盖成功地掩护着医院的病房,保护了一批又一批的伤员脱离险境,由此获得了“英雄树”的美誉。

2007年,时任郑州市纪委书记的王璋参观后有感而发,于2009年写下了《古橿礼赞》的名篇。在文章中王璋赞道:古橿树具有坚固的根基、稳而不躁的品格、安贫乐道的特质、拒腐防变的内在素养。树木如此,人亦如此。他写道:“木欲其长必固其根本,人欲其长则倚其内养。树以稳而不躁乃成参天巨木,人若急功近利势必欲速不达。安贫乐道的古橿品格,更为可鉴的人生态度。拒腐防变的古橿特质,给人生以有益的警示。”2012年环翠峪管委在此立碑,以此激励大家学习宝贵的古橿精神。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62153 2014-04-18 00:00:00 五 八路军后方医院<BR/>千年古橿见证红色精神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