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8版:文化产业周刊专栏 上一版3  4下一版
吃个头脑儿
走神
原来她已情动
f0418xf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吃个头脑儿

★黄亚明专栏 市井水浒

宋人喝酒,喝黄酒,喝果酒,喝酿造的白酒,但喝没喝蒸馏酒,史籍穿帮。蒸馏烧酒的起源,有说东汉,有说唐,有说元,也有说宋。

在宋朝,流行喝汤药,比如二陈汤、枣汤、薄荷汤,大街小巷,人手一碗,养生。宋朝也流行喝药酒,《太平圣惠方》记载药酒达数百种,滋补,健身,壮阳,祛病。

食补,药补,古今一样。食补与药补结合,可以是药酒,可以是高汤。

宋朝有种酒,名字古怪,叫做“头脑酒”,让人摸不着头脑。

水浒里的雷横,铁匠出身,想在勾栏耍乐子,因为女老板白秀英羞辱了他母亲,就用枷板打死了她。而那厢,忽悠雷横看演出的闲汉李小二,却“自出外面赶碗头脑去了”。

李小二“赶碗头脑”,可能是喝一碗头脑酒。

明代朱国桢《涌幢小品》介绍说,冬天待客,先端上一碗头脑酒;从冬至到立春,皇帝喜欢做的事,就是赐碗头脑酒给侍卫们。《金瓶梅》里,西门庆十一月份赴京朝见,何太监请客,西门庆吃了一大杯头脑酒;阳春三月,陈经济留宿韩爱姐家,王六儿用鸡子肉圆子,做了个头脑给老陈吃。

头脑酒的做法,是把肉及杂味置于大碗中,将热酒注入,如同喝菜粥,热乎乎,暖心暖胃。

显然,客人冬天喝头脑酒,活血,驱寒;军士喝头脑酒,还是驱寒;西门庆喝头脑酒,仍是驱寒。只有陈经济在阳春三月喝,应该是补一补头晚在床头的大量消耗,比较生猛。推算一下,雷横逛勾栏,时间大概在二月中旬,李小二赶碗头脑,功效当是既荡寒又滋补。

但李小二赶的,还可能是一碗头脑汤。《金瓶梅词话》第七十一回,西门庆住在何千户家,早饭就包括“一盏肉圆子馄饨鸡蛋头脑汤”。

清代章杏云著《饮食辩录》卷二,说头脑汤就是馄饨,“唐宋时有肖家馄饨、庾家馄饨,每晨食之,谓之头脑汤”。

不过山西人肯定不服。清初太原有个著名的妇科男专家傅青主,发明了原料为肥羊肉、煨面、黄酒、藕根、黄芪、长山药、腌老韭菜、黄酒,糟滤汁的八珍汤。山西人说这就是头脑汤,也能用于妇女催奶。

神仙打架,考证者遭殃。

但有一点很清楚,“头脑”可以是汤,也可以是酒,汤是汤药,酒是药酒,不管女用还是男用,都带着酒劲。

有个镜头挺好玩:北宋的开封人,一大早坐早点摊上,赶完一碗“头脑”,脸蛋红晕,浑身上下暖洋洋,高高兴兴上班去。如果遭遇交警,是否有酒驾之虞?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62241 2014-04-18 00:00:00 五 吃个头脑儿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