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懂得感恩,人生才没有遗憾”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为何这么多颗爱心齐聚天明路?
他们是这样说的——
“懂得感恩,人生才没有遗憾”
“帮别人,就图个心里舒坦”
“做的都是小事,但生活中有了这些小事,心里很踏实”
今天,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公益故事”
【公益人物】李峰军(吕老大羊肉汤馆老板) 【爱心事迹】一年来每天准时为候车市民摆放爱心凳、请环卫工免费喝羊肉汤
【公益人物】陈桂清(一弘茶庄负责人) 【爱心事迹】7年不间断邀请环卫工免费饮茶
【公益人物】安迪(韩风·艾纳尔美容美发店经理) 【爱心事迹】坚持3年为70岁以上老人和环卫工免费理发
【公益人物】李书琴 王平(东风路卫生服务中心保洁员) 【爱心事迹】搀扶老年人就医,为环卫工烧开水

为何这么多颗爱心齐聚天明路?

他们是这样说的——

“帮别人,就图个心里舒坦”

“做的都是小事,但生活中有了这些小事,心里很踏实”

今天,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公益故事”

经过3天的采访,郑州晚报记者发现,以东风路为界线,天明路南段因路面稍窄而商户稀少,但北段却因居民小区较多并毗邻绿荫广场而商户林立。

如此算来,短短500多米长的道路聚集了5家“爱心店”。

为何这么多颗爱心能齐聚在同一条路上?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逐个走近他们。令人感动的是,他们之间并没有任何关联,但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用不同方式去关爱身边的困难群体。 郑州晚报记者 常亮 文/图

【公益人物】 范丽方 李向丽(小卖部老板)

【爱心事迹】 为农民工免费放映电影8年

【善举初衷】

一台小小的电视机、几张小板凳,对绿荫广场附近不少建筑工人来说,这个场景,给他们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露天影院”建于2006年。那时候,范丽方和李向丽刚从洛阳农村老家来到郑州打拼。由于资金少,多次奔波后,他们在绿荫广场西门租了一间10平米大的房子,经营香烟、矿泉水和土产。

就在小店开业后的第三天,附近工地几名建筑工人的举动引起了李向丽的注意。

“老公坐在柜台前看电视,几个工人围在旁边不愿走。”这一幕,李向丽看在眼里,酸在心里。当天晚上,她就和丈夫商定:“今后,把电视搬到外面,让那些晚上没地方可去的工人观看。”紧接着,为了满足一些“观众”的要求,他们又从租房处搬来了DVD机,到音像店租几张碟,为大家放起了电影。

就这样,夫妻俩8年来始终牢记着当年为外来务工者建“露天影院”时的初衷:“这些工人与我们经历相似。大家同在一座城市,要相互支撑。”

【善举初衷】

李峰军,许昌人,36岁。2012年10月,他在一位吕姓朋友的帮助下,来郑州开了一家羊肉汤馆。至今,心怀感激的他,还在店里使用着这位朋友所创下的“吕老大”招牌。

2013年春节过后,李峰军看到门口的公交车站没有座椅,就把店里几把最好的凳子搬了出去。从那以后,一排整齐的粉红色“爱心凳”成了公交站旁一道永不褪色的风景。

没过多久,另外一件事情又一次激发了李峰军的爱心。有一天,他从报纸上看到了一篇“呼吁关爱环卫工”的报道。报道中,一名环卫工辛苦、劳累的工作场景深深地击中了他心里最柔软的地方。当天下午,他便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跑到了附近的环卫中转站,说:“从明天早上开始,大家都去我们店喝汤,永远免费。”

李峰军说,当初,他是在朋友的帮助下才有了今天的生意,“一个被别人帮助过的人,帮帮别人天经地义”。

【善举初衷】

36岁的陈桂清老家在兰考农村,经过多年打拼,2007年,她在天明路开了一家装修“高大上”的茶庄。说起茶庄一开业就把关注目光对准环卫工人的缘由,她讲述了自己2007年冬天清晨4点开车途经东风路时看到的一个场景。

零下八九摄氏度的街头上冷冷清清,一名环卫人员在雪地上推着三轮车吃力前行。

“每走几步,他就把手伸到嘴边用哈气暖暖手……”看到这一幕,陈桂清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他们实在太辛苦了。这么冷的天……说啥得为他们做点什么。”从第二天开始,她便主动走上街头开始邀请附近的环卫人员来店里歇歇脚、喝杯茶。有时候,遇到一些多次邀请仍不肯进店的人,她还会跑过去送上几包茶叶。

“虽然做的都是些小事,但生活中有了这些小事,心里很踏实。”这些小事,陈桂清已经足足坚持了7年。

【善举初衷】

今年36岁的安迪,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自小家庭条件窘迫的他,1997年接到录取通知书后揣了几百元钱从东北老家来郑州上学。

“学费贷款,伙食费靠打工挣。”为凑生活费,他常常在课余时间外出打工。有一天晚上从航海路返回学校时,他突然发现自己身无分文。

“能借你1块钱吗?”眼看天色越来越晚,情急之下,安迪趁着公交车站人少向一位陌生人开了口。

“小伙子,1块钱够吗?要不再给你10块吧。”

听到陌生人的回答,一股暖流瞬间涌进了他的心田。

“这件事儿虽然很小,但我会记一辈子。” 2011年,安迪拥有了一家属于自己的美容美发店。刚一开业,他就做出了“为70岁以上老人和环卫工免费理发”的规定。

“懂得感恩,人生才没有遗憾。”对于这份常年坚持的爱心举动,安迪始终觉得,能为老人和城市美容师尽一份心,他所从事的这份美丽职业才会更加美丽。

【善举初衷】

58岁的李书琴和54岁的王平,一年前在东风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识。两个人熟悉后,从事保洁工作的她们,利用工作空闲时间,携手做起了爱心事。

“冬天那么冷,他们天不亮就开始在路边忙碌;夏天那么热,他们一边擦着汗水一边扫大街。”偶然几次聊天与附近几名环卫工熟悉后,她们从此展开了一个微型的“关爱计划”。

“小郭,进屋歇会吧?”“小刘,给你倒杯热水吧?”……从那以后,“姐妹”俩各自提着一把电水壶,只要有空就提前烧好开水放在屋里。之后,每隔几个小时跑到服务中心外的窗台前看看,一发现有空水杯放在那儿,就自觉把它倒满。如今,附近路段的环卫工们都已熟悉了这个特殊的“爱心约定”。

不仅如此,一年多来,她们还一直坚持着搀扶老年人问诊就医。“帮别人,就图个心里舒坦。”如今,在这对“爱心姐妹”的感染下,服务中心的保安徐来长等多名工作人员也加入了“爱心阵营”。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62634 2014-04-21 00:00:00 一 “懂得感恩,人生才没有遗憾”KeywordPh“帮别人,就图个心里舒坦”
“做的都是小事,但生活中有了这些小事,心里很踏实”
今天,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公益故事”
为何这么多颗爱心齐聚天明路?
他们是这样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