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08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翻出旧照片,八旬老人回忆老郑州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那时候,金水河还是沟,每个周末拿着馒头、铁锹挖沟扩建
那时候,人人都是多面手,每个人都得掌握几门技术
翻出旧照片,八旬老人回忆老郑州
“变化巨大,很多地方都不复存在,很小很乱的郑州成了大都市”
1958年的郑州市体育场
1956年的郑州市人民公园
1958年的郑州市老坟岗,常香玉(拿节目单)正在演出。
1956年郑州市百货大楼(左)、邮电大楼(右)。
1956年的郑州金水河
1956年建设中的国棉五厂
1957年新婚合影
两位老人已携手走过57个春秋
1956年郑州火车站
1956年铁路工人文化宫

那时候,金水河还是沟,每个周末拿着馒头、铁锹挖沟扩建

那时候,人人都是多面手,每个人都得掌握几门技术

两心相印,五十载鹊桥共度;双手相牵,半世纪风雨同舟。

他叫王大秋,今年82岁,巩义人,1954年来到郑州,在河南省中苏友好协会工作,随后在新郑市委宣传部工作21年后,回到郑州直至退休。

她叫荆秀荣,今年78岁,郑州人,一直在三棉工作,直至退休。

两人结婚57年了,如今,两位老人身体健康,衣食住行各方面均可自理,眼虽花但耳不聋,头发虽花白但精神矍铄。

在看到本报《光阴的故事》特别报道后,82岁的王大秋从家里翻出旧照片,想和大家聊聊那过去的故事和时光。

郑州晚报记者 刘凌智 孙娟/文 白韬/图

那个年代,每个人都得掌握好几门技术

初见王大秋,干净朴素,睿智干练,尽管已经80多岁,但除了头发花白外,老人健步如飞,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谈吐幽默,一口气上到了三楼,却依然面色依旧。

问起老人家是如何保持身体健硕的,他说,平日都是粗茶淡饭,也没有特意去锻炼身体,只是遇见事儿不生气不较真,心平气和地去面对,所以一切事情也就顺心了。

王大秋说,1954年,他从巩义赶到郑州,从事新闻工作,由于踏实能干,被调到河南省中苏友好协会。他当年的主要工作是拍照片,工作地点就在现在的省委大院旁边。

“我们那个年代,人人都是多面手,每个人都得掌握好几门技能”,王大秋说,那个年代,每个人在工作上都积极热情,他不但负责单位的拍摄工作,还负责单位放映电影。

说到这里,王大秋爽朗地笑起来:“当时能放的电影也不多,除了国产片外,就是苏联和德国的原声电影,尽管电影里没有像现在一样的中文字幕,观众只能看画面,根本听不懂电影里在说什么,但在那个年代能看到电影,已经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提起放电影的往事,王大秋非常兴奋,因为当年毛泽东和邓小平抵达郑州时,所观看的电影就是由他放映的,这种自豪感不言而喻。

周末带着馒头去挖沟,一干就是一天

荆秀荣今年78岁,身体同样健康。提起57年的婚姻生活,她没有说享受了多少荣华富贵,也没有说遭受多少含辛茹苦,但她的笑容中流露出丝丝幸福。

作为一名老郑州人,荆秀荣参加工作时就进入了当时的国棉三厂,在那个红红火火的年代,她工作努力,没过几年就当上了厂里的劳动模范。

她说,那时候也不知道累,一天一夜不睡觉也没有问题,作为劳动模范不但要早点去厂里安排工作,干活的时候一丝不苟,下班的时候还得询问新工人生活情况,总是要比其他人多干一些,得吃更多的苦。

她说,每个周末,由队长扛着大旗,大家扛着铁锹等工具,拿手绢包着两个馒头,夹着绿豆芽做的咸菜,一路走到还是小河沟的金水河,开始挖沟扩建。中午时,厂里会送两大桶水,吃完喝完继续干,每个人都很有干劲,一挖就是一整天。

“那个时候什么都没有卖的,只能自己做或者去排队买。”荆秀荣说,总之,虽然生活艰苦,虽然丈夫在外地工作,但看着孩子们一天天成长,还是很幸福的。

郑州发生了巨大变化

许多地方不复存在

回忆起两人结合的缘故,荆秀荣说很多细节仍记忆犹新。

1956年前后,国棉三厂成为国家领导视察郑州时的重要地点,偶尔还会有外宾来参观。当时,王大秋在中苏友好协会工作,所以和国棉三厂的员工有了接触。

接触多了,就有人在中间牵线,直至有一天,有人给他介绍了工厂里的劳动模范——荆秀荣。

郎才女貌,情投意合,两人在1957年1月28日组建了家庭。

俩人年轻时,风华正茂,为了各自的事业而奋斗,尽管“上班提前去,下班还开会”,但感情却十分融洽。

1960年,由于中苏断交,王大秋的工作单位撤销,于是被分配到了新郑市宣传部工作。尽管郑州与新郑相距并不远,但在那个交通不便利的年代,两人见一面还是很不容易的。

提到这里,王大秋说,妻子当年吃了不少苦,一个人带着4个孩子,多不容易,“所以现在有点啥事,吵吵就过去了,想想她受的苦,怎么还能有脾气?”

直至1981年春节,在王大秋再三申请下,才回到了郑州工作,“人这一生很不容易,珍惜眼前的人,和朋友笑对人生,与老伴荣辱与共。”

回忆老郑州,这两位老人想法一致:老郑州很小很脏很乱,在这几十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地方已不复存在,如今的郑州变成了一个大都市。

■征集令

1.征集老照片

1949年至2002年的郑州老照片,投稿见报即可获取价值50元的礼品。

所有见报照片将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以及幸运奖10名,分别奖励价值1000元、500元、300元及100元的奖品。

2.有奖问答

本报将从老照片中挑选图片,设置有奖问答题,并提供精美礼品进行奖励和抽奖。

3.专题故事、散文、诗歌征集

《光阴的故事》还将制作一批精良的怀旧专题,征集专题故事、诗歌、散文等。

栏目内容征集电话:

0371-67655293 15803831673

征集邮箱:zzwb06@163.com

栏目商家合作电话:18638929923 马先生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63455 2014-04-23 00:00:00 三 翻出旧照片,八旬老人回忆老郑州KeywordPh“变化巨大,很多地方都不复存在,很小很乱的郑州成了大都市”那时候,金水河还是沟,每个周末拿着馒头、铁锹挖沟扩建
那时候,人人都是多面手,每个人都得掌握几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