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08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穿得最时髦的姑娘,是棉纺厂的
女朋友最漂亮的小伙子,是棉纺厂的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穿得最时髦的姑娘,是棉纺厂的
女朋友最漂亮的小伙子,是棉纺厂的
棉纺厂辉煌时,贡献了整个郑州六成的税收
毛泽东、邓小平都曾来郑视察并给予高度肯定
国棉一厂生活区大门
国棉三厂生产区大门
毛泽东参观国棉四厂研制的喷气织机

郑州穿得最时髦的姑娘,是棉纺厂的

女朋友最漂亮的小伙子,是棉纺厂的

棉纺厂辉煌时,贡献了整个郑州六成的税收

毛泽东、邓小平都曾来郑视察并给予高度肯定

1953年,国营郑州第一棉纺织厂落定棉纺路,郑州西区成为工业区的道路就此开始,棉纺路的辉煌也就此开始。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历史中,棉纺路的风光一时无二:一条街的工业撑起几乎整个郑州,税收占整个城市的一半以上;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等多位领导人到这里视察,对纺织企业的飞速发展给予高度肯定;上海、武汉等地工人源源不断地迁入,带来了先进的纺织技术;“高工资 高福利”的棉纺厂姑娘小伙成为人人艳羡的对象……

从老郑州人那里,你还能听到一些曾经流传甚广的民谣,其中有不少就是说纺织厂的发展的。

郑州晚报记者 刘凌智 张翼飞/文 张翼飞/图

历程

豫丰纱厂曾是中国最大、最先进的纱厂

很多人不明白,国棉一、三、四、五、六厂在西郊建设路一字排开,为什么二厂独独远在陇海东路的布厂街?

“中华民国九年半,豫丰纱厂大开店。一天挣它八个子,出来还得搜一遍”。豫丰纱厂就是国棉二厂的前身。

创办于1919年的豫丰纱厂曾是中国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纱厂。

豫丰纱厂的创办者、上海人穆藕初是上个世纪20年代中国“四大纱王”之一,他曾留学美国,归国后在上海创办德大纱厂、厚生纱厂,创出了“宝塔牌”棉纱。在奔赴郑州考察,看到这里“地当中枢,陕西、山西两省所产棉花之由彼东下者,为数甚巨;且其地介于京汉、陇海两路线之间,东西南北四路畅运,交通便利,销路甚广……”他当即说,阿拉上海人一定要在郑州办纱厂,办大纱厂!

遗憾的是,豫丰纱厂生不逢时。开工不到一年,直皖战争、直奉战争先后爆发,郑州成为两军必争之地。豫丰纱厂被迫拆迁到重庆,新中国成立后成为重庆国棉一厂。

1953年,在被日军炸剩下的旧厂房里,政府安装了3万枚新纱锭,在上海和本地招收工人,重开豫丰纱厂。

1954年,郑州西郊新建的纺织厂投产,由于拥有5万纱锭,被命名为郑州国棉一厂,豫丰纱厂成为“国棉二厂”。

时髦姑娘、漂亮小伙都是棉纺厂的

1954年,河南的省会从开封迁到郑州,郑州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

一棉到六棉建在郑州,郑州成了和北京、西安等地齐名的全国六大纺织基地之一;再加上河南是棉花生产大省,有丰富的资源,所以,郑州提出建设纺织城的目标。

1958年,郑州市6个棉纺厂全都建成,郑州成为名副其实的纺织城。许多来自上海、无锡、山东等地的纺织技术骨干响应国家号召来到郑州。

1939年,13岁的仲根娣在上海的纱厂当童工。新中国成立后,她在上海国棉一厂工作。1953年的春天,国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响应“支援内地建设”的号召,仲根娣和200多名上海同乡报名来到郑州。

当时的郑州西郊仅仅是沙尘满天的一片黄土地,仲根娣和她的伙伴们成为援建郑州棉纺厂的第一批外地工人,曾经吃惯了白米饭,见多了繁华的她们,在这个没有街道,没有路灯,风整天吹得呼呼响的荒野,每天吃着红薯面、高粱面。

一些从南方来的技术工人吃不消,有的又回到了上海,仲根娣没有回去:“我是自愿报名的,既然来了,再闹情绪走,不光荣。”

1957年,郑州市委、市政府搬到了西郊。此后,郑州印染厂、第二砂轮厂、电缆厂等企业也纷纷在这里落户,昔日荒凉冷落的西郊逐渐变得繁华热闹起来。

“那时,郑州穿得最时髦的姑娘,是棉纺厂的;谈女朋友最漂亮的小伙子是棉纺厂的,郑州姑娘以能嫁给棉纺厂的工人为荣。”现在很多西郊的老居民提及当年,还津津乐道。

房间有烟囱,因为用的苏联图纸

郑州国棉一厂的投产后,形势喜人,短短几年时间,国棉三厂、四厂、五厂连成了片。郑州也开通了历史上第一条公共汽车线路,从二七广场到国棉一厂。

而配套的医院、中小学、电影院,五年的时间便铺满了当年的西郊。1958年,西郊人口达到了17.4万。

“一厂马路,三厂楼,四厂平房碰破头,五厂污水到处流。”这首民谣说的是建设几个厂子的情况。

一厂生活区马路宽,因为施工时工程师看错了图纸。三厂跟北京二厂、石家庄二厂和咸阳四厂用的是同一张图纸,生活区都是楼房,最有趣的是除了厕所,每个房间都有一个烟囱,“大概用的是苏联图纸”。

建四厂时,国家开始提倡“增产节约”、“反对浪费”,基建费用比三厂少了六七百万元,住房都建成了平房。

五厂、六厂用的都是四厂的图纸,也比较简易,特别是五厂地势低,污水管道没处理好。

不管如何,郑州国棉厂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起来,很快在全国处于优势地位。浩浩荡荡的10万郑州纺织大军,创下了每家企业“每年为国家贡献一个纺织厂”的惊人业绩。

贡献了整个郑州六成的税收

纺织业对郑州地方财政的贡献率,曾经达60%以上。

“纺织行业为国家创利税71亿元人民币,是投资的30倍。当时有人形容郑州一个厂就至少为国家赚了18个棉纺厂。但好景不长,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计划体制下的棉纺厂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省纺织工业协会秘书长李秀明说。

为挽救岌岌可危的棉纺工业,1991年,郑州成立以国棉一厂、三厂、四厂、五厂和郑州印染厂、色织印染厂为成员的嵩岳集团。

2005年,各大棉纺厂通过招商引资进行改革,先后被拍卖、收购和改组。

国棉一厂、六厂现在已是高楼林立的锦艺城。

国棉三厂、四厂分别迁往中原纺织工业园区和中牟县白沙镇。

国棉五厂更名“郑州豫欣纺织有限公司”。

声音

“大家生活、思想都简单,连涨工资都互相谦让”

王衍建,原国棉四厂的工人,今年76岁,身板硬朗,嗓门洪亮。他拿着一张上个世纪50年代毛泽东参观四厂研制的喷气织机的照片说,郑州每往前走一步,在他心中就会产生巨大的触动。

1956年,王衍建进入国棉四厂,最开始做辅助工种加油工,“大家都很单纯,一心想的就是国家建设,每天工作12个小时都不会喊累,那是发自内心的责任感,一个工厂里有4000多人,上下班真是人山人海。”

王衍建的老伴史桂梅,当年从戏剧团转业到国棉厂,成为一名纺织女工。“当时对工人身份,有一种自豪感,社会地位也很高。”王衍建笑着说,能找到国棉厂的纺织女工做老婆都高兴死了。

在那个文化娱乐条件有限的年代,转为技术工种修理工的王衍建,每个月拿着49元的工资,除了看书、打篮球外,就是等候着每周六厂里专门在家属院放电影,而现在他能记得的只有《中华儿女》和《五朵金花》了。

王衍建说,大家的生活和思想都很简单,连涨工资都会相互谦让,多拿多占都会脸红,谁吊儿郎当就会让人瞧不起,一心为发展尽职尽责,“那时家里还没有14英寸的黑白电视,西边的三官庙还是个大土坡……”

直至上世纪90年代初期,国棉厂走向衰落。提起原因,王衍建说,技术相对落后,销售渠道出问题,改革步伐跟不上,设备老化……

经过多年的变迁,厂区已不复存在,留下的只有那大红色的柱子、顾老大的绿色门楼、金色的大字。

“现在郑州发展的突飞猛进和日新月异,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希望它的明天会更好。”王衍建说。

■旧闻新读

国棉一厂开始试车生产

纱的质量达到甲等,不久就可以织布

国棉一厂已有部分机器进行试车生产。从本月5日起,这个纺织厂的头道工序清花机部分开始转动,依次开动梳棉、并条、粗纱,到8日开至细纱机,截至11日共开4000纱锭,以后还要继续增多。从此,这里就要源源供应人民物美价廉的布和纱了。目前机器安装工人正在积极安装所余很少的一部分机器,土建工人正在铺设化学地板……各种守卫工程都在为争取5月份全面开工生产而紧张工作着。

……所有的人们看了一次又一次,像战士们打了胜仗时那样得意、欢笑。从上海来的机器安装工程师顾钜仁,用手托着新纺出的品质优良的细纱夸奖说:“开新车时能纺出这样的细纱,真是少有的。”从上海、武汉等地调来的值车工人,一面生产,一面高兴地相互交谈着:“这比我们过去用的机器好使得多。”

■征集令

1.征集老照片

1949年至2002年的郑州老照片,投稿见报即可获取价值50元的礼品。

所有见报照片将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以及幸运奖10名,分别奖励价值1000元、500元、300元及100元的奖品。

2.有奖问答

本报将从老照片中挑选图片,设置有奖问答题,并提供精美礼品进行奖励和抽奖。

3.专题故事、散文、诗歌征集

《光阴的故事》还将制作一批精良的怀旧专题,征集专题故事、诗歌、散文等。

栏目内容征集电话:

0371-67655293 15803831673

征集邮箱:zzwb06@163.com

栏目商家合作电话:

18638929923 马先生

■读者来信

昨日, 69岁的读者张中星老人来到本报,表示自《光阴的故事》刊发以来,每次报道都有保存,也想参加提供老照片的活动,并写了一首诗歌送给本报。

流金岁月忆郑州

一幅幅发黄的照片

一张张稚嫩的脸庞

引起我无限遐想

郑州 可爱的郑州

在那火红的年代

到今天的改革开放

祖国孕育着成长

百货大楼金水河

二七广场解放路

是大郑州的标志

梳妆得特别漂亮

不见白发的老人们

在大街上健步安康

花花男女的年轻人

个个如此热情奔放

所有的所有变迁

折射出社会进步

退休后事事无忧

长寿是我的追求

小康梦想实现时

祖国变化看个够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64254 2014-04-25 00:00:00 五 郑州穿得最时髦的姑娘,是棉纺厂的<BR/>女朋友最漂亮的小伙子,是棉纺厂的KeywordPh棉纺厂辉煌时,贡献了整个郑州六成的税收
毛泽东、邓小平都曾来郑视察并给予高度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