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3版:视觉周刊 发现中原 上一版3  4下一版
广告
寻找犁面沟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犁面沟”纪事(一)
寻找犁面沟
中岳嵩山群峰之间,犁面沟村背依的这个山峰很像农耕用的犁面。
夜幕降临,静谧的犁面沟遥望远处闹市,孤独而不寂寞。
从G207国道通往禅宗音乐大典的大路旁,一块并不张扬的大石头指引着“犁面沟”在这条小路深处。

网上流传着一幅夏日阳光下的图片上:斑驳的老房子、石头砌成的墙、杂草绿树和如黛的远山,下面一段诗词化的图片说明,“岁月在乡村的小巷拉长身影,老墙在阳光的滋润下安详宁静,几声虫鸣穿透时空,远山朦胧中宛如仙境”。瞬间,你会被这种意境之美所征服。

这张照片就是犁面沟,嵩山脚下的一个小村落,郑州晚报记者接连四次进入这里,起先只是把“犁面沟”当做很普通的地名,只不过是十几个艺术家最近一年多来的“隐居”部落,后来发现它竟然和独具中岳气质的嵩山文化景观难以剥离。

就在我们即将结束采访时,这里因举办了一个名为“嵩山微观艺术展”的展览而在艺术圈名声大噪。 郑州晚报记者 王战龙/文 河宁 实习生 齐佳敏/图

一年前,犁面沟还只是一个中岳嵩山脚下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

登封本土艺术家艺术家张伟民,20多年前爱上摄影,足迹遍布嵩山各个角落。在一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季节,张伟民无意中闯入了这个地方。土坯泥墙斑驳陆离,颓垣断壁间杂花生树、蒿草丛生,小村的荒凉、静谧和质朴比那些名都大邑的喧嚣俨然要美出许多,更因地处这古刹林立、珠玑琳琅的风水宝地和文化圣地,使得这里像是未被岁月尘封的一块古陶残片,折射着日月辉映下的沧桑之美。

2012年,当几个朋友委托他在登封找一个“清净之所”的时候,第一时间蹦入张伟民脑海的就是这里。

只不过,“时间太久了,村子叫啥,具体在哪都忘了!”张伟民拿着照片多次进山寻找未果,准备放弃的时候一个朋友说给我推荐个地方,“没错,就是这里,我记忆的也是这个地方”。

驻扎在这里的作家赵彬认为,犁面沟的犁应是梨花的梨,“到处都是盛开的梨花,村民才会取了一个繁花似锦的名字”,只不过经过数百年的流传,传错了。“你那是文学想象!”画家廖虹认为老赵的解释有些牵强附会,“你看看那山像什么?犁面!”村子是因为山体形似犁面才得名。

犁面沟没有村史,我们也无法溯本求源,一探究竟。不过,当地上了年纪的村民给出的却是另一种版本:在明朝时期,犁面沟有一家铁匠铺,打造的犁面堪称一绝,方圆几十里的村民都来此买犁面,后人就将此地称为“犁面沟”。

现在的犁面沟已经没了铁匠铺,牲口拉着犁耕地的场景也只存活在上了年纪人的脑海中,曾经视之为生命的土地再也不是村民唯一的选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放弃土地,去城市寻找自己的梦想。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64835 2014-04-28 00:00:00 一 寻找犁面沟KeywordPh“犁面沟”纪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