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广告
清廉不清廉 关键看“节点”
“自费反腐获补偿”能否超乎个案成为惯例
公立医疗价格调整
要尊重患者话语权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清廉不清廉 关键看“节点”

■街谈

日前中央纪委有关负责人透露,鉴于五一将至,“四风”问题将有所反弹,变相的公款送礼、公款旅游、公款吃喝、收受礼金问题可能会再次抬头。因此,有关部门将加大打击力度,同时在网站上设立曝光台,引导群众举报党员领导干部违反八项规定的问题,形成有力震慑,坚决防止反弹。

以往的腐败案件表明,节日期间是领导干部易被腐蚀的“高发期”,透过形形色色的节日腐败案件不难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贪官走上犯罪道路,最初就是从节日收“礼”开始的。从近些年审理的职务犯罪和腐败受贿案件看,许多受贿行为大多是发生在逢年过节这个“节点”上。为感谢官员在平时因职务关系给予的方便或关照,行贿者就以五一、中秋、国庆、元旦、春节等这些“节点”为契机,给官员送“礼金”,进行悉心“打点”。

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不断加大整风反腐败力度,特别是狠抓“节点防腐”。比如去年根据不同“节点”,中央纪检监察机关出台不同的应时反腐规定,中秋国庆,狠抓用公款送月饼、送大闸蟹等节礼;元旦前,严禁用公款购买、印制、邮寄、赠送贺年卡、明信片、年历等;春节前,明令禁止用公款购买烟花爆竹、烟酒、花卉、食品等年货节礼……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严格廉洁自律。这一反腐新招具有一定的“杀伤力”和震慑力,使“节点”送礼歪风大为收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收到实效,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也为之一新。

严防节日腐败,是对国家、人民、社会、家庭和保护干部的高度负责,也是“治病救人”,把官僚腐败思想消灭在萌芽状态的良策。“节点”是官员的“生死关口”,为什么有的领导干部过节会犯“糊涂”?为什么一些别有用心者平时送礼很难,而过节时却能轻易如愿?是因为复杂的社会原因与传统文化习俗所致,有些人把过节送礼当成“人情往来”和“感情投资”,长此以往,节日就成了所谓的行贿受贿好时机。

今年五一前,中央专门提出“节点防腐”要成为常态化,这不失为一着“反腐好棋”。为了防止一阵风,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节点腐败”,关键是要建立长效监督制约机制,逐步健全完善党内外监督、人大监督、上下级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监督制度,下大气力,从“节点”入手抓清廉,坚持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抓下去,一年接着一年地搞整治,“真砍实杀”,对“节点腐败”问题要一查到底,决不手软,这就抓住了防腐祛疾、扭风正气的关键点。 □焦豫安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65091 2014-04-29 00:00:00 二 清廉不清廉 关键看“节点”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