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08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五分钱逛个公园美得很”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40年前,张玉顺还是个“连对象都没有”的年轻小伙
“五分钱逛个公园美得很”
如今,老人拿出珍藏的照片许下一个心愿:
照片中间的杭伟新,你在哪儿?
张玉顺与杭伟新(中)等在紫荆山公园大门前合影
曾经的紫荆山公园 读者赵剑锋 供图
上世纪80年代初,碧沙岗公园中的游乐设施 读者赵剑锋 供图

如今,老人拿出珍藏的照片许下一个心愿:

照片中间的杭伟新,你在哪儿?

这里没有嘈杂,这里十分宁静,这里有我们童年的美好回忆,牵着爸妈的手,随意游逛在公园中,嗅着花草香,感受小幸福。无论是紫荆山公园,还是碧沙岗公园,每到周末去那里,游玩、留影,还有两毛钱一根永远都吃不够的香草味冰棍……和小伙伴在公园里的开心画面一幕幕浮现在眼前。如今,我们长大了,父母变老了,尽管公园比以前漂亮了,但我们已很少再去享受那份清静。今天,就来跟我们一起走进咱郑州的那些铭刻着历史、承载着回忆的公园。 郑州晚报记者 孙娟 刘凌智 张华

紫荆山 封藏千年历史“宝盒”

紫荆山公园,因园中有紫荆山而得名。紫荆山系商代旧城址的一部分,距今已有3500年的历史。为保护商代文化遗址,省政府于1958年春在此建园,建成的紫荆山公园占地390亩。1964年2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郑州紫荆山公园位于金水路、紫荆山路、花园路、人民路四大主干道交会处,是郑州的行政中心、商贸中心、交通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

五分钱逛公园,“美得很”

家住沙口路农业路的张玉顺是个地地道道的郑州人,但从小在农村长大,公园于他而言,既遥远又美丽。

1972年参加工作后,张玉顺与紫荆山公园开始有了“亲密接触”。那时公园门票5分钱一张,这在当时也是个不小的数目。刚参加工作第一年,张玉顺每月工资是23元,当时去公园聚会算得上一件大事,同学、朋友家里有事,帮忙后大家就相约去公园转一转,“5分钱大家一起逛个公园感觉美得很”。

从村里去公园,路途虽不遥远,体验的却是不一样的感觉。当时全市只有4路一条公交线路,需要走很远的路,他们就集体骑自行车去公园。“像那样自由惬意的‘团体’逛公园,在以后的岁月里甚少出现”。

当时的金水河清澈见底

1975年的紫荆山公园,附近还是一片旷野,公园里树的品种也很少,到处都是刺玫一样的植物。

在张玉顺珍藏的另一张照片上,3个年轻人蹲在紫荆山公园的金水河边,跟现在的风景大致一致,不同的是“当时的金水河真的是清澈见底”。

张玉顺说,那时的他们还很年轻,连对象都没有,去公园聚会都是同学、同事,喜欢留影,特别是紫荆山公园大门处的红墙上,有毛主席语录“我们的朋友遍天下”,这也是紫荆山公园当时的标志。

看着照片,张玉顺感慨万千,照片上的三人,其中一人已经离世。在采访中,张玉顺还许下一个小心愿,他与站在中间的杭伟新多年失去联系,希望杭伟新看到报道后能联系他。

碧沙岗 坐落都市的一座古老静宇

生活在郑州或来过郑州的人,提起碧沙岗首先想到她是座公园,虽然不少人知道碧沙岗前身是座陵园,但真正能说清碧沙岗来龙去脉、历史沿革的,恐怕不多。

1928年春,冯玉祥将军为纪念北伐阵亡将士在此修建陵园,命名为“碧沙岗”,取“碧血丹心,血殷黄沙”之意。现在,碧沙岗公园是市区三大公园之一,也是郑州历史最悠久的公园。

碧沙岗公园在中原路和建设路之间。东临郑州防空兵指挥学院,西至嵩山路,面积大约有400亩。

80后怀旧情结——双马池

80后的刘女士说,她对碧沙岗的印象只是北门口,那两座石马。“小时候每到周末,爸妈都会带我去那儿,只要去那儿我必要求坐石马,那时不够高,爬不上去,哭着喊着要坐,爸爸用劲儿给我抽上去,那叫一个美。”

时间都去哪儿了?刘女士回忆,儿时,碧沙岗公园那匹石马是多少孩子的乐趣,大家爬上趴下把它蹭得锃亮,每个人就坐一会儿,因为石马下永远排着一队小朋友。如今,刘女士偶尔带孩子去碧沙岗游园,“石马没变,人却变了”。

其实,这两座石马叫双马池,是北伐烈士陵园标志性文物。碧沙岗公园前身为北伐阵亡将士陵园,沿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建有烈士公墓、烈士祠堂,民族、民权、民生三亭,双马池等,红墙绿瓦,气象庄严。

碧沙岗公园作为目前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北伐烈士陵园,已成为郑州市一处历史性标志,她既是郑州人寄托爱国情怀之所在,也是展现当代郑州个性与品位的缩影。

老郑州称她为“老冯义地”

老郑州孙先生说,老郑州人称碧沙岗公园为“老冯义地”。1928年春,冯玉祥为纪念北伐军阵亡将士,先后拨款20万元,责成交通司令许骧云建造北伐阵亡将士墓地。

在当时郑州以西4公里处,有一个黄土岗,系梅山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的尾端,当地人叫它白沙岗。这里常年风沙弥漫,种不成庄稼,在这里建墓地不占用耕地,正合冯将军的心意。于是许骧云在此一次购地400亩,用于建造陵园。

1928年3月陵园动工,当年8月竣工。冯玉祥取“碧血丹心,血殷黄沙”之意,将陵园命名为“碧沙岗”,冯玉祥亲笔提名“碧沙岗”,并以石雕刻、嵌在北门之上。

如今我们看到的碧沙岗公园北大门是1979年重建的。

陵园最初建成的时候,北大门有3个,城堡式一字排开。中间正门巍峨雄伟,门头正面是石刻的“碧沙岗”3个金字,左下角是“总司令冯玉祥题”的字样。大门北邻郑洛大路,在路北还有3面照壁,上写“国土至上,民族至上”、“力量集中,意志集中”等标语。后来,这些标语随着政治形势的不断改变而改变。“文化大革命”期间“破四旧”,冯玉祥亲笔所题的“碧沙岗”3个字因为太高,才免遭厄运。

这里是看不见的坟墓

1985年出生的赵先生,对于碧沙岗的印象是,它虽不及其他公园大,但树很多,郁郁葱葱很幽静,特别适合散步静心。

赵先生每次来游玩,说话都轻声细语。因为小时候爸爸妈妈告诉他,这些古柏下躺着上千阵亡烈士,是看不见的坟墓,不要打扰他们。

陵园内还修有纪念亭,亭中一块汉白玉石碑正面刻着“碧血丹心”4个大字,是冯玉祥将军亲笔所书。石碑背面刻有冯玉祥将军撰写的《阵亡烈士纪念碑碑文》:“冒白刃,涂肝脑……凡我中华民族,靡不引为大耻,此耻一日不雪,恐先烈之灵一日不安……”今日读来,仍掷地有声,让人热血沸腾。

冯玉祥生平最爱种树,有“植树将军”的美称。他要求碧沙岗的管理人员在空隙地段多种些柿树、李树、桃树,少种柏树和柳树。许多次,他动情地说:“退休以后我就在这里看书、写字、看坟,死后也葬在这里,和兄弟们朝夕相处。”

如今碧沙岗公园西侧“西花园酒店”门前那棵洋槐就是冯将军亲手种下的,它是碧沙岗公园里最早的一棵树。

一个响亮的别称——劳动公园

今年60岁的朱先生说,碧沙岗公园还曾叫“劳动公园”。1956年,郑州市政府将陵园改建为碧沙岗公园,为传承和保护历史,在整体规划上,公园保留了原有陵园规则式设计,对三民亭、碧血丹心碑、双马池等文物进行了修缮翻新。1957年,公园正式向游人开放。

“文化大革命”时,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碧沙岗被改名为“劳动公园”(1966年10月~1980年11月)。值得一提的是,“劳动公园”4个字是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的。“文化大革命”以后,碧沙岗公园重修了大门,又恢复了原来的名字。

1991年,在冯玉祥将军旧部刘汝名当年修建的“抗日烈士纪念碑”原址上新建北伐将士纪念碑,碑身高近18米,正面是聂荣臻元帅题写的“北伐阵亡将士永垂不朽”10个金色大字,雕塑纵跨碑体,由旗帜和北伐军群体组成,其寓意为冲破黑暗和北伐将士矢志报国的英雄气概。

如今,见证了郑州历史发展的碧沙岗公园,翠绿依依,古柏参天,犹如坐落在都市中的一片宁园,金戈铁马记载着昨天,海棠花红诉说着今天。

■读者投稿

1973年我在紫荆山公园演习搜山

崔清林

上世纪70年代初期我上小学,1973年春,一天下午,班主任带领我们班50名同学到紫荆山公园演习搜山,地点是园内的一座土山。

197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播李心田的小说《闪闪的红星》,主题是“闪闪的红星”如何照耀潘冬子在群众斗争中成长。潘冬子手持红缨枪抓土豪胡汉三的场景令我神往。为了在演习时英姿飒爽,我央求父母给我做一把红缨枪,哪怕枪头不是钢的也行。叔叔知道后,满足了我的小小愿望。他请厂里的木工师傅加工了一个菱形木枪头,然后刷上银漆,枪身是直径6厘米的塑料管,枪头上装饰的红缨是染成红色的麻。

演习那天,我穿了件有仨兜的绿色布制服上衣,手工缝制的绿色布裤子,头戴一顶七成新的软檐布军帽。

到了演习地点,老师低声向聚在他周围的我们介绍情况。“刚才一架从台湾来的飞机空投了几个特务,还有敌特物资,你们迅速包围这座土山,搜山时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抓获特务并搜缴所有敌特用品。”

演习开始,大家悄然散开,把这座小土山围得水泄不通,像梳子一样沿着山脚向上慢慢梳理搜索。我手握红缨枪,警惕地睁大眼睛,在树上、草丛间仔细搜寻着一切可疑迹象。先是在半山腰的树枝上发现了一个小小的薄纸板制成的降落伞,之后又在山顶草丛中起获了一部“特务”隐藏的“电台”。

演习结束后,老师进行了讲评,表扬了缴获“战利品”较多和抓住“特务”的数名同学,没有我。不是我不想“战功”显赫,是因为在我搜索的区域内,老师没有隐藏空降的“特务”,设置的“敌特用品”也不多。

■征集令

1.征集老照片

1949年至2002年的郑州老照片,投稿见报即可获取价值50元的礼品。

所有见报照片将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以及幸运奖10名,分别奖励价值1000元、500元、300元及100元的奖品。

2.有奖问答

本报将从老照片中挑选图片,设置有奖问答题,并提供精美礼品进行奖励和抽奖。

3.专题故事、散文、诗歌征集

《光阴的故事》还将制作一批精良的怀旧专题,征集专题故事、诗歌、散文等。

栏目内容征集电话:

0371-67655293

15803831673

征集邮箱:

zzwb06@163.com

栏目商家合作电话:

18638929923 马先生

■有奖问答 郑棉二厂前身的名字是什么?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65211 2014-04-29 00:00:00 二 “五分钱逛个公园美得很”KeywordPh如今,老人拿出珍藏的照片许下一个心愿:
照片中间的杭伟新,你在哪儿?
40年前,张玉顺还是个“连对象都没有”的年轻小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