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08版:《郑州晚报》创刊65周年 改版12周年特2/2014-05/08/AA08/20140508AA08_brief.jpg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没有柏油路,没有公交车,骑驴去看电影 谈恋爱先去东方红影剧院,再去百货大楼 看电影,多个影院随便挑;逛街,出了家门就有商场,这对于现在的郑州人来说司空见惯。而在上个世纪50年代,谈恋爱去东方红影剧院看电影,再去百货大楼逛街,那是相当上档次的事。 因为在当时,百货大楼和东方红影剧院,可是郑州的地标。 郑州晚报记者 张华 刘凌智/文 张翼飞/图 没有公交车,骑着驴去看电影 1956年,年仅16岁的张国源来郑州参加工作,工作地点就在国棉一厂。 年纪小,对新事物感兴趣,一周工作6天,最盼望的就是周末,周末最喜欢的就是去看电影。 “没有柏油路,没有公交车,大部分是步行,或者去骑驴。”张国源对这段记忆特别深刻,还特别写了一篇文章。张国源说,当时建设路两边还都是沟,国棉一厂场区外还都是小树林。在西郊,当时没有电影院,看电影开始去厂里工会包场的二七纪念堂,后来工作时间久了,有了一点积蓄,谈恋爱那会儿,拉着恋人去东方红影剧院看话剧或者电影。 说电影,其实看的题材大多数是爱国片,如《渡江侦察记》,“一个片有时会连着放,还是看得很有味道。”张国源说,偶尔也会改下口味,1956年放映了一个讽刺的电影叫《新局长到来之前》,看得真叫一个新鲜。 东方红影剧院是老郑州人看电影的最佳去处 2001年,小曹作为郑州大学的一名新生,从火车站赶往位于中原路的大学时,途中看到了一张“大胡子”的豫剧脸谱门头,一下子记住了那个名字,“东方红影剧院”,觉得特别新鲜。 这一看,就是10年。 在2011年1月初被拆除时,东方红影剧院迎来了众多前来留影的老市民和新市民,对“东方红”,郑州市民有着太多的不舍。 东方红影剧院建于1949年,和共和国同龄。建成后,影剧院取名为“中原影剧院”,1952年改名为“人民影剧院”,1955年又改名为“百花影剧院”,到了1969年,改名为“东方红影剧院”,这里白天放映电影,晚上则有戏剧演出,经久不衰。 1997年,东方红影剧院最后一次改造前,唯一的一个放映大厅,能容纳1400多名观众,这规模在郑州的影院里屈指可数。 再向前追溯,东方红影剧院一直是郑州人看电影的最佳去处,交通便利、历史久远,使用的放映机也比较先进。如此种种,让东方红影剧院成为老郑州人的经典记忆。 最火时,“东方红”一天只休息两小时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话剧、电影成为东方红主打曲目,和《梨园春》也连办过一段时间,还有戏曲茶座。特别是1982年,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刚刚上映,东方红影剧院每天都顾客盈门,从早上6点放映第一场,一直到次日凌晨4点放完最后一场,放映机每天都22个小时连轴转。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郑州影院市场迎来第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很多大型企业的俱乐部也搞起影院,对外营业,那时候,郑州有大大小小50多家电影院。 1997年,东方红内部改造,放映厅格局变成了5个厅,最大的大厅,可容纳600人,其余均是带有包间的小放映厅,经营勉强可以维持。 2005年以后,外地影院大鳄抢滩郑州影院市场,东方红影剧院开始走下坡路,陷入惨淡经营。 2011年3月,郑州市政府公布了《第一批城乡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规划·中心城区保护名录》,提出了对包括郑州东方红影剧院在内的32处老建筑挂牌加以保护。在这份保护名录中,郑州东方红影剧院位列第十名,足可见它在民众心目中的分量。 惋惜的是,早在公布名单之前的2011年1月份,“东方红”被拆除。 ■晒青春 晒晒老照片,忆忆逝去的青春 “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忧郁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经无知地这么想,风车在四季轮回的歌里它天天地流转,风花雪月的诗句里我在年年地成长,生命与告别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 光阴走得很慢,它仿佛静止不前,根本看不到它的流动,时针与分针一圈圈转动出了无味。因为年少,总感觉到时间的漫长,总梦想一夜之间长大成人,心怀“成千里,至江海”的壮志,但当“千里和江海”分散成一年的三百六十五天时,日日却弥漫着枯燥与乏味,光阴是那样难熬。 光阴走得很快,总想双手紧紧抓住它,让它跑慢点,再慢点,但它却无情地飞逝,带走了年少与青春。成年工作,结婚生子,每天跨着匆忙的脚步,伴随着这个城市日复一日的繁荣,为了家庭的幸福勤劳奔波,其中有辛苦,有甘甜,有泪水,有笑容,但谁也未能阻拦光阴的脚步,未能停驻青春的容颜。 《光阴的故事》报道以来,许多“年轻”读者产生共鸣,声称自己出生于上世纪70、80年代,虽然无法提供郑州的老照片,但也想参加到活动之中,在《郑州晚报》上晒一晒自己年轻时的照片,与好友们一起回忆美好的童年与绚丽的青春。 自今日起,但凡您手中保存有与“光阴故事”相关的青春照片,欢迎讲述提供,《郑州晚报》将携手读者共同回忆那段简单、纯洁且难忘的日子。 ■征集令 1.征集老照片 1949年至2002年的郑州老照片,投稿见报即可获取价值50元的礼品。所有见报照片将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以及幸运奖10名,分别奖励价值1000元、500元、300元及100元的奖品。 2.有奖问答 本报将从老照片中挑选图片,设置有奖问答题。回答问题正确的读者将有机会获得一份精美礼品,并参加抽奖活动。 3.专题故事、散文、诗歌征集 《光阴的故事》还将制作一批精良的怀旧专题,征集专题故事、诗歌、散文等。 栏目内容征集电话: 0371-67655771 15803831673 征集邮箱:zzwb06@163.com 栏目商家合作电话:18638929923 马先生 ■旧闻新放 本市新建百货大楼开始营业 本市新建百货大楼自今日起开始营业。百货大楼是一座三层楼房建筑,地址在泰康路中段河南人民剧院对面。百货大楼营业面积为800多平方米,陈列商品共2500多种,可以同时容纳近1000个顾客。 百货大楼所有商品,都是按商品性质、互相关系、商品交易次数多少、顾客选择时间的长短以及商品接触面大小,采取连带陈列法陈列的。每个商品组都装置了标志牌,以便顾客识别。在营业时,仍采用连带上班制和卡片销售法。 ■读者来信 怀念东方红影剧院 当年,15岁的我是从巩县乡下招来的,来郑州之前,从未进过影剧院。在乡下看过电影和大戏,都是在逢年过节时的庙会上。 “没有对比不知高低”。走进当时的东方红影剧院后,真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目不暇接,大开眼界,院内那么多座椅排得整整齐齐,每个座椅都编着号,人手一票对号入座,以礼相让,不争不抢,看戏的人虽多,秩序井然。座椅排列前低后高成坡型,看上去浑然一体,美观雅致,坐前坐后谁也挡不住谁。 当时很惊奇地想,城里人咋这么会想会摆弄,真会享福。特别是舞台上几道大布帘子(后来才知叫幕布)一会拉这个,一会儿又拉那个。乡下戏台上出口入口都挂一个布帘挡着,该出该入一目了然。城里用这多布,不浪费吗?我百思不得其解。私下与我的同乡议论,城里真好,看戏在房子里,不怕风吹日晒,雨雪交加照样演出。 东方红影剧院在我的心里留下十分美好的印象。它也成了以后看戏看电影常去光顾的地方,它留给我很多很多的美好回忆。 东方红影剧院在当时当地很气派,是郑州市当时的地标性建筑,为郑州争光不少,曾独领风骚几十年。影剧院门前常常人山人海,有时通宵达旦滚动放映,一票难求,盛况空前。《红楼梦》再映时夜里三点的场次,仍然人满为患。眼下影剧院要消失了,在道理上有生有灭,旧去新来,是社会发展历史必然,谁也摆脱不了,社会在进步,事物在变迁,越变越好,千古使然;在心理上总有点恋旧,如今它要拆掉了,身临其境,触景生情,内心深处总感酸楚,有生之年难以忘怀。盼望它新生,它能更美丽,心愿足矣。 焦金坤 ■有奖问答 河南省医学院病房大楼初建成时,曾是郑州最高的建筑物,请问楼房高有几层?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