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方国家领导人在意识形态上始终过于理想主义,他们主观认为北约扩张是“温和”的,意图是散播民主和进步,让结盟范围扩大,使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成为“更安全之地”,他们更加主观地认为,俄罗斯也会秉持相同看法,最终形成北约与俄罗斯的永久性安全协议,也就是北约和俄罗斯的结盟,这样能“极大地安抚克里姆林宫”。如今事实证明,这种设想实在是“太傻、太天真”。 最近美国驻俄罗斯前任大使杰克·马特洛克(JackF. M atlock)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文章,总结了上世纪90年代之后北约种种行动的效果。他认为,持续东扩以及1999年没有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对塞尔维亚实施的空袭,结果都是“灾难性”的。他指出,1991年,民调显示80%的俄罗斯民众对美国的总体看法是“正面的”,但到了1999年,依旧是80%的受访者,对美国的看法已经转变成“负面的”。这为2000年普京当选俄罗斯总统奠定了直接的民意基础。 2011年6月卸任美国国防部长的时候,罗伯特·盖茨(R obert G ates)分析了西方国家数次海外行动的得失,他认为在阿富汗的行动明显暴露了北约的弱点———无论是在军事能力还是在政治决心上。尽管除美国军队之外,北约有200万军人,但在任何时候,北约要向海外部署2.5万到4万军力都显得非常困难,需要相当的挣扎,有时甚至显得很绝望。盖茨说:“在利比亚,北约的弱点同样痛苦地表现出来,整个联盟已经不可能执行联合的、有效的、可持续的海空军事行动,这样的情况如果没有改变,会危及北约的存在根基。在利比亚的问题上,所有北约成员国都投票赞成采取军事行动,但是最后只有不到一半的国家真正行动,而参与实质性空袭的国家还不到1/3。” “走向世界”并未让北约变得更强大、更具有相关性、更高效、更可信,恰恰相反,这些全球行动带来的是血淋淋的代价,牺牲的不仅是金钱和士兵生命,还有北约的信誉、政治结盟的可信度以及盟友之间的关系,所有海外行动都消耗了欧洲原本已经虚弱的军力。最近10年,在欧洲左翼政党发展壮大的10年中,欧洲国家的总体军费开支和国防力量更是以惊人的速度下滑。世界对于北约的期待值不断下降,同盟的可信度被严重伤害。不幸的是,一切军力的下滑和消耗恰恰发生在欧洲内部安全威胁重现之际,相关威胁今天已经非常明显,讽刺的是,这是北约自身的错误所导致。 现在,西方国家应对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动只是短期行为,长期看来,北约的基本策略必须修订。过去几十年,美国和西欧国家都相信,在欧洲大陆国家之间爆发战争不再可能,对于欧洲在几百年战乱之后首次实现自由、和平与统一,他们抱有很高的信心。他们以为,就算俄罗斯在短期之内不会加入北约和欧洲的俱乐部,但是在行动上也会以“准成员”的姿态行动。 普京显然选择了另一条完全反向的道路,俄罗斯的野心是真实的,不曾减少,现在更是不加掩饰。普京目前在国内的支持率很高,虽然有西方的制裁,但要知道俄罗斯和伊朗完全是不同级别的国家,制裁在伊朗能取得效果,在俄罗斯绝对不会发挥同样的效用。而且西方国家制裁俄罗斯,自身承受的损失会比制裁伊朗多得多。就算有制裁,俄罗斯也能无限期挺下去,更重要的是,就算制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俄罗斯民众和精英政治群体的观点,也很难就此削弱普京在国内的影响力。面对现在与西方的直接对抗,普京不会选择软着陆,他不需要任何缓冲,这是出于统治的需要。而俄国内的政治情绪也鼓动着他与西方持续对抗下去。 此外,俄罗斯这次在乌克兰和克里米亚的军事行动是超常规的,这是一种半隐密、半军事化的行动,美国和北约也需要发展相应的应对策略,做出新的安全反应。俄罗斯并没有向克里米亚和乌克兰东部派出成群的坦克和装甲车,也很少见到全副武装的军人跨过边境,在行动之前莫斯科有技巧地设计了一次舆论运动,煽动当地的支持者,让没有标记和制服的特种部队首先进入,进行网络战和利用网络宣传虚假信息,所有这些都弄得人心惶惶,快速散播的不稳定情绪成为军事行动的前奏。 普京敢于大胆行动并采取超常规手段,一方面显示出他作为大国领导人的决断能力,另一方面是因为在利比亚和叙利亚问题上,西方国家的犹豫不决给了他更多信心。到现在,美国和欧洲对克里米亚问题的反应还是很温吞并且符合常规:对乌克兰进行口头上的安抚和保证,在东欧地区增派少量军力。普京发起的新的战争形式,今后很可能会复制,北约必须快速思考对策,尤其要保护那些国内俄罗斯裔是少数派的东欧成员国。这要求北约强化联盟内部的安全,每个成员国自身要加强国土安全建设,训练情报收集、及早预警、网络战能力以及公众的信息分辨能力。缺少以上任何一项,下一次瓦解其稳定的行动还能成功。 欧洲必须减少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度,正是这一点脆弱性使得很多西欧国家无法对俄罗斯采取强硬立场。普京已经多次利用能源杠杆实现地缘政治目标,今后也还会使用这种手段。减少对俄能源依存度以及与俄罗斯的经济联系最终对稳定欧洲会有作用,可以把这个理解为一种长期制裁。 当然,西方国家不能放弃与普京的对话,现在看来,普京的政治意图很明显,那就是把所有说俄罗斯语的国家和地区形成一个俄罗斯联盟,主要目标是俄罗斯周边国家和前苏联加盟国家,哪怕这些国家已经是主权国家也在所不计。俄罗斯要在中亚、东欧和高加索地区确定绝对的势力范围:希望重新划定国际边界,继续与西方形成对峙姿态,以此加强在国内执政的合法性,如果可能的话也希望瓦解北约。但凡低估普京的野心和力量都是绝对的错误,西方领导人早就应该重新评估普京的终极策略并调整应对方案。 让欧洲成为自由和平的整体的目标还未能实现,还是梦想,这需要北约强化欧洲的联合安全防御,抛弃过去20年的幻想。南都供稿 原作:Michael E.Brown/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艾略特国际关系学院院长 原载:外交事务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