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永远的焦裕禄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篇好文
引发的跨时空精神冲击波
电影纪录片
《永远的焦裕禄》
后天在全国上映
兰考农民画百米长卷纪念焦裕禄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一篇好文
引发的跨时空精神冲击波
怀念

一篇好文

引发的跨时空精神冲击波

“我当时上初中一年级,政治课老师在念这篇通讯的过程中多次泣不成声,特别是念到焦裕禄同志肝癌晚期仍坚持工作,用一根棍子顶着肝部,藤椅右边被顶出一个大窟窿时,我受到深深震撼。”——习近平

“我受到深深震撼”

“我当时上初中一年级,政治课老师在念这篇通讯的过程中多次泣不成声,特别是念到焦裕禄同志肝癌晚期仍坚持工作,用一根棍子顶着肝部,藤椅右边被顶出一个大窟窿时,我受到深深震撼。”今年3月在兰考调研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这样描述自己初次听到焦裕禄事迹时的感受。

习近平口中的那篇通讯就是由新华社记者穆青、冯健和周原三人合作完成的新闻名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1966年2月7日刊登于《人民日报》头版头条。

时任兰考县委办公室通讯干事的刘俊生回忆说,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齐越哭着播报这篇通讯时,整个兰考都哭起来了,正走路的,就停下来了,说广播正播咱焦书记的文章呢,正劳动的,就站在那里不劳动了,正吃着饭的,这馍无论如何也咽不下去,含在嘴里就哭开了。一位省委书记哭着吼道:“听了‘焦裕禄’,不流泪的不是共产党员!”

新疆老人说,焦裕禄影响了他一生

今年3月,新疆一位已经退休的维吾尔族老人阿布列林,在当地邀请焦裕禄的女儿焦守云作报告时,托人转交给焦守云一张照片,那是1968年他和焦裕禄家人的合影。46年前,他还是一名高三学生时,正是受到这篇通讯和焦裕禄事迹的感染,他和几名同学一起坐着火车去了兰考,找到焦裕禄家,并留下了那张照片。

阿布列林说,焦裕禄影响了他一生。“学习他,不为名不为利不为己;学习他,不怕艰苦不怕牺牲……”直至今天,已经63岁的阿布列林仍不时会用维吾尔语翻唱这首《焦裕禄,毛主席的好学生》。

死者与生者心灵相通构成报道的魅力

实际上,这篇通讯的出炉颇费了一番周折。1965年秋,时任新华社副社长的穆青去西安途中路过河南,河南分社记者周原按穆青要求到豫东灾区寻找采访线索。返回后,周原将焦裕禄的事迹向穆青作了汇报,穆青听后非常感动。

不过,此时焦裕禄已经逝世一年多,而且,此前《人民日报》已经发表过焦裕禄的报道,《河南日报》转载并配发了社论。穆青读了那篇报道之后,决定重写焦裕禄。

同年12月,穆青等人到兰考采访。刘俊生回忆说,当他介绍到焦裕禄去世后,几十位贫下中农到郑州烈士陵园焦裕禄墓旁哭坟时,穆青站起来,离开坐位,低着头来回踱步,不时掏出手帕擦泪。

采访结束后,周原完成了12000多字的初稿,穆青带着初稿回到北京,稿子先由冯健修改,再由穆青修改。据《穆青传》记载,穆青后来曾回忆修改稿子时的情景:“满脑子都是他(焦裕禄),耳朵里回响的是他的声音,眼睛里看到的是他的形象,如醉如痴一样。”

正是生者与死者心灵的相通相融,构成了这篇通讯独具魅力的情感力量,打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据新华社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68063 2014-05-12 00:00:00 一 一篇好文<BR/>引发的跨时空精神冲击波KeywordPh《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