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7版:中牟播报 记忆 上一版3  4下一版
遗失公告
官渡寺的前世今生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官渡寺的前世今生
官渡寺
中牟文化研究学者娄继周和蒋长青讲述官渡寺的沧桑历史

官渡寺坐落于中牟县官渡古战场遗址内,传说是袁绍(字本初,今河南省商水县人。为东汉末年割据势力之一,最盛时控有冀州、幽州、并州、青州等河朔四州,成为东汉末年最强盛的势力诸侯)屯兵处,位于中牟县城东北2.5公里处,因傍官渡水而得村名。碑文云“官渡乃关帝拒袁斩将处”。 中牟播报 冯俊超 邢昊冉 通讯员 邵明坤

一生忠勇

诚信冠天下

公元200年,中牟发生官渡之战,身在曹营的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今山西运城市。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前将军,汉寿亭侯,军事家)以其义勇(斩颜良,诛文丑)被曹操封为汉寿亭侯。后关羽知道了刘备的下落,即封存曹操所受赏赐,留书挂印告辞而去,复归刘备,是刘备最为信任的将领之一。

关羽去世后,其形象逐渐被后人神化,一直是历来民间祭祀的对象,被尊称为“关公”;又经历代朝廷褒封,清代时被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人们为纪念关羽忠义在此地修建“关公庙”,刻碑记之,香火兴盛。明神宗时,改“关公庙”为“关圣寺”。

清顺治元年(1644)朝廷降旨改名为“官渡寺”,延续至今。

官渡桥“显圣”助落魄学子

据传,北宋年间,有一名进京赶考的学子,名叫李其昂。路经官渡桥,却遭恶人劫掠,所带盘费被劫一空,在万般无奈之时,遇一长须红脸大汉,学子李其昂对大汉讲述遭劫经过,红脸大汉对学生进行安慰后,又赠银两。学生再三问恩人尊姓大名,家住何处,此人说,官渡桥东头第一家。红脸大汉又催着李其昂赶快赶路,别误了考期。学子李其昂仆地拜谢后,心中发誓,日后必知恩相报。

李其昂进京会试,考试成绩优秀,发榜时金榜题名,得进士及第。恰巧初次出京,又被放任中牟知县。当行至官渡桥村,降下大雨,正好有一小庙,急入避雨。进庙后,望见关公塑像和救自己的恩人面目完全一样,因此断定当时为关公显圣。知县回衙后,以祈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名,拨出专银,扩修关帝庙。经重修的关帝庙,有山门、戏楼、廊庑、大殿数十间,气势恢宏。落成之日正是农历的九月九日,从此而起的庙会延续至今。

盛世清明福祉一方热土

关帝庙,从宋代以后至明清曾多次重修,又多次遭战乱及黄河泛滥毁坏。

1938年6月黄河花园决口。中牟县南部至旧河道大片土地,黄河所经之处,尽成泽国,达8年之久,村庄房舍倾没。新中国成立后,关帝庙也改为官渡桥小学。

1992年间开发官渡古战场,关帝庙作为一个景点,中牟县政府进行了重点开发重建。新关帝庙,有山门、关公殿一座、东西厢房各3间,正殿塑关公坐像,外饰战袍锦身,再现关帝之英灵。1995年初,移交官渡桥村委管理。于1995年农历的九月初九,关帝庙更名为官渡寺。建成开光之日,邀请了山西五台山、开封相国寺等多处禅师前来庆贺,南阳曲剧团演戏助兴,当时到处是人山人海,热闹异常。从此每年的九月九日,便又恢复了千百年流传的庙会日。

官渡寺作为官渡桥村新农村建设的文化产业,为提升官渡文化品味,村委邀请释照见法师于2005年11月1日入住官渡寺,并于2006年4月1日官渡寺被国家宗教部门批准为对外开放合法的宗教活动场所。

历经历史风雨的洗礼,如今的官渡寺香火鼎盛,香客如流,“它默默度化世人诸恶莫做、止恶向善,护佑这方土地上的子孙福祚无穷,昌绵久远”。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68994 2014-05-15 00:00:00 四 官渡寺的前世今生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