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4版:独家责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医护人员: 和“艾人”交往处处有温暖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既是医者,更需仁心
医护人员: 和“艾人”交往处处有温暖

5月18日是艾滋病烛光纪念日。16、17日记者走进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的“感染楼”,现场感受这里的医生护士和艾滋病人的温暖“交往”。

一个称呼,一次输液,一次拍肩,都在不经意间传递着真情,都是为了那“期待的眼神”,“感染楼”里的医护人员为了坚守这个给艾滋病人带来生的希望的阵地,连家人也要保密,很多护士都成了剩女。他们说:虽然工作像在针尖上跳舞,但不后悔!

郑州晚报记者 路文兵 文/图

小资料:自1983年人类第一次发现了艾滋病病毒(HIV)起,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便被确定为国际艾滋病烛光纪念日,全球100多个国家在这一天以点燃蜡烛的方式表达对逝者的追忆和关爱受艾滋影响的人。

院区深处的“感染楼”

5月16日早上,记者走进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绕过医院门诊楼,穿过松柏森森的小路,记者抵近院区深处的“感染楼”。初升的太阳,无声地照在这栋黄色建筑上。与门口的喧嚣相比,这里清静得让人觉得有些怪异。

楼里的病房并没有什么特殊,门牌与床头诊疗卡上,没有任何字眼儿提到“艾滋病”。若是不知情的人走进这个病区,并不会感觉到它跟其他病区的差别。

“很多艾滋病人就诊前都有很大的顾虑。因为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的病情,害怕受到歧视,很多艾滋病人宁可放弃就诊治疗。无论是门诊还是病区,我们都会有意识地保护病人的隐私,消除他们的顾虑。”赵清霞说。

“艾滋病区两个科室,共住了90多个病人,我们感染一科就住了50多位患者。近几年来,性传播成为这里接收的最多的病人,其中大部分都因为是‘同性’性行为染病的。”赵清霞介绍。

“在这里住院的大都是晚期重症患者,通常伴有肺结核等并发症,传染性很强,所以进入病区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见到艾滋病人不需要紧张,他们和正常人一样,并不可怕。”蔡艳护士长告诉记者。

从不叫病床号,亲切地叫患者名字

和很多医院病房一样,上午是这里最忙碌的时候。医生们早早地开始了一上午的查房,挨个病房询问病人的病情。

“哟,张,剪头发了?差点认不出你来了。昨晚睡得怎么样?今天还发烧不?”

“你吃香蕉当然会腹泻得厉害,香蕉润肠嘛!吃点苹果、麦片和鸡蛋,对腹泻有收敛作用。”

一个个病房走过去,赵清霞与值班医生一起,跟各个病房的患者沟通病情,像老朋友一样打招呼。

她与病人聊天的同时,还会不失时机地拍拍病人的肩膀,以示鼓励。

“艾滋病人大都很敏感。很多艾滋病人刚进医院时,会有比较强烈的情绪反应,对医生和护士都会本能地排斥抵抗。”走出病房,赵清霞告诉记者,“所以我们这个病区的医护人员要格外耐心和谨慎,慢慢去接近他们,消除他们的对立情绪。当他们了解到你是发自真心地关心他以后,他就会信任你。”

在这里,所有护士从不叫病人床号,而是直接喊患者的名字。“直接叫患者的名字,是我们病区的一个传统,也是对患者的一种平等和尊重。”蔡艳说。

自己的工作,有的连家人也要保密

“我们科只有16位护士,要照顾感染一科的50多名艾滋病人,每天要输400多瓶液体,由于我们这个病区的特殊性,有的护士来这里工作,第二天就辞职了,能留下的,都很不容易。”蔡艳告诉记者。

16位护士都是年轻人,大都是80后,还有5位90后女孩。

小琪是位90后,去年6月毕业后,来到艾滋病区上班。“当护士长告诉我分到了这个病区后,我哭了一晚上,最后还是硬着头皮来报到了。第一天到病区的时候,我大气也不敢喘一口。病人不敢碰,甚至连椅子都不敢踏踏实实地坐。但当科里给我们培训了艾滋病的传染途径和日常护理要注意的问题后,我心里的石头才慢慢地落了地。”

另外,“找对象难”也成为这群年轻女孩说不出口的烦恼,在感染一科,有近一半护士女孩还没有男朋友。“平时工作加班加点,圈子很小。亲戚朋友介绍相亲,对方一听我是在艾滋病区工作,直接连面都不见。”

在这个病区工作了10年之久的小何说,直到如今,她的公公婆婆还不知道她在艾滋病区上班;同样是科里老人的小琼,她丈夫至今也不清楚她的工作任务。

“肯定想过放弃这份工作,但最后还是留下来了。艾滋病人渴望我们的理解,他们需要我!”小琪说。

“我们的工作,是在针尖上跳舞”

事实上,除了承受身体的劳累,更让这个特殊病区的护士们紧张的是护理过程中的“职业暴露”等染病风险。

所谓职业暴露,通俗地说就是医护人员在为艾滋病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时发生被传染的危险。

扎针、取针、封管、穿刺……这些医院里最常见的医护和手术操作,在这个特殊病区却成为医护人员的危险动作。一旦发生意外,就可能造成终生的伤害。

“艾滋病是可以通过血液传播的。由于我们科里护士人手紧缺,每个护士每天的工作量都很大,在给病人扎针、封管的过程中,稍不留意就可能刺破自己的手或者被病人迸出的血液溅到,从而引发感染的风险。”护士长蔡艳解释。

刚来上班不久的小琪,就曾发生过一起“职业暴露”。

半年前的一个傍晚,小琪为十一病房的一位病人做“封管”处理,即保持留置针在病人体内,以减少病人反复扎针的痛苦的操作。由于针管压力失控,血液突然从病人体内迸溅出来。虽然小琪戴着防护面屏,但还是有几滴血液溅到她眼里。

“那一瞬间,我彻底傻掉了,脑子‘嗡’地一下,第一个念头就想到了死亡。”提起当天发生的事,小琪依然心有余悸,“当时我蒙掉了,还好我们病区培训过紧急处理,同事们20分钟内就帮我清洗处理好。”

接下来的28天里,小琪每天都要服用阻断疾病传染的药物。“药物副作用很大,服用后一整天都昏昏沉沉的,还一直呕吐。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都要做检查,直到半年后才能完全确定是否被传染。这半年我一直悬着心,还要坚持上班,很折磨人。”半年后,当“没被感染”的最终检测结果出来后,小琪再一次忍不住落泪。

“常在河边走,哪儿能不湿鞋。”自2000年该院艾滋病区成立以来,共发生10余起职业暴露。“虽然全部都是虚惊一场,没有一例医护人员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艾滋,但大家都像在鬼门关走了一遭。所以说,我们这工作,就像在针尖上跳舞。”蔡艳说。

“我们曾帮助近百例艾滋病患者生下孩子”

查完房后,赵清霞在办公室门口碰到了一个患者。“唐培阳(化名),你怎么来了?这两年啥情况?”她一口喊出了病人的名字。

“这是我七年前的老病人,没想到他今天来了。你把病人当成朋友看,自然就能记得住他的名字。”赵清霞解释,这种信任关系,既在工作中,也在生活中。

有一次,病房里来了一个病人,看样子挺体面的。一天上午我查房时他叫住我说,一会儿他的同事会来病房看他,但同事不知道他得的是艾滋病,想让我帮忙圆谎说是得了其他传染性疾病。

为了让这个病人得到平等的尊重与关怀,赵清霞和护士们帮他圆了这个谎。“其实帮他们圆谎,是一种心理疏导。取得他们的信任,也更容易说服他们将他们的妻子以及发生过性关系的人带过来进行HIV检测。”赵清霞解释。

“另外,像很多女性艾滋病人都会梦想有个孩子,我们会根据她的年龄、健康状况等自身条件给她设计母婴阻断方案,完成她们做母亲的愿望。到目前我们已经帮助近百位艾滋妈妈成功生下了健康的宝宝。她们在宝宝出生后,第一时间会向你报喜。我每年都能收到一些患者的水果、花生等特产,过节的时候也会收到很多患者的祝福短信。”赵清霞说。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69720 2014-05-19 00:00:00 一 医护人员: 和“艾人”交往处处有温暖KeywordPh既是医者,更需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