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8版:娱乐热门 上一版3  4下一版
张艺谋导演,你为何突然爱上留白?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归来》首周票房过8000万 张艺谋接受采访逐一答疑
张艺谋导演,你为何突然爱上留白?

留白。无声胜有声,无形胜有形。说易,做难。

张艺谋谈起《归来》,最愿意提的概念之一,就是“留白”。张艺谋坦言,自己“一直喜欢浓郁的东西”,而蛰伏3年的张艺谋,又走起“简约派路线”。

《归来》里面,被简约掉的不只“张氏大色块”,还有原著小说《陆犯焉识》中300多页的“文革故事”以及陆焉识的漫长情史。有人指摘张艺谋早就没有拍《活着》的勇气,有人调侃《归来》中冯婉瑜的失忆就是“韩剧的桥段”……当然,也有人肯定了片中的深沉与内涵。面对质疑,张艺谋抱定自己的“留白理论”,“我在这部电影里放进了许多细节”。

近日,记者与张艺谋再次详谈,《陆犯焉识》的作者严歌苓也来“客串”答疑。《归来》到底留了什么白?

质疑

如此简约和留白成不成? “我想说一种‘归不来’的状态”

●疑问1:结尾处,陆焉识和冯婉瑜站在火车站前面,等着永远等不到的“陆焉识”。这是在“等待戈多”吗?

张艺谋:栅栏表达“人与枷锁”的关系

这个镜头作为结尾,我和邹静之(《归来》编剧)在最初的剧本中就已经设定好了。我这么设计包含了多重意义。

第一层很简单,就是陆焉识和冯婉瑜的相伴相守会一直持续下去。第二层意思,我认为是,陆焉识已经放弃了自己的身份,以无名者的姿态生活着。看起来很荒诞,但这是对陆焉识的人格和爱情的提升。第三层意思,火车站的铁门最终关上,在镜头里面,栅栏把陆焉识和冯婉瑜两个人框在里面,这也是人与枷锁的关系。我想说是一种“归来,但还是归不来”的状态,这也是存在主义的一种解读(张艺谋导演,这话是李安导演教您的吗?)。陆焉识也算是幸福的吧。他在“劳改”的时候写了那么多东西,回忆过去自己放浪不羁的行为,最后归来不求相认,只求陪伴。他女儿丹丹跟他说,“你还在乎什么?”我们中国人经常说“难得糊涂”,这也是一种中国哲学。

●疑问2:把原著中结尾处的失忆情节,放大成整部电影的主题,这样真的好吗?

张艺谋:失忆,何尝不是幸福

我自己看,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冯婉瑜失忆之后,她就永远在殷切的期盼中,过了这么多年,她迎接旅客的眼神依旧是随时准备发现自己心爱的人。她心目中的陆焉识到底是什么样子,她其实不记得了。这也是一种对幸福的憧憬吧。

●疑问3:在《归来》里面,陆家三口人特别喜欢“悄悄看对方”,为何有这样的设计?

张艺谋:用视线带动无声的交流

这是有意的,我当时拍这样的镜头,是希望用视线去带动一种无声的交流。这种注视的镜头,原来的量非常大,我本来想形成一个机械风格化的处理,那可能就是个更前卫的电影。后来我还是放弃了,删掉很多类似镜头,回到最朴素的状态。

●疑问4:《金陵十三钗》那会儿花了上亿人民币搭了许多景。这回的《归来》场景就三四个,怎么突然如此“简约”?

张艺谋:有意截取“咫尺天涯”

这是个有意的截取。中国有句俗话讲“咫尺天涯”,咫尺和天涯,是最小和最大的距离,这在中国哲学里面是个相辅相成的关系。我就索性让观众感觉到,为什么总在一个屋子里,我就是想让你们意识到这就是所谓的“咫尺”,而漫长的历史和背后的东西才是天涯。

●疑问5:张导您前一阵子总提到《归来》是为了“重建”那些被伤害过的人的生活。受了那么大委屈和那么大苦,就这么容易重建了吗?

张艺谋:失去的无法弥补,但还是要活下去

我们做过很多调研,那时的人们觉得,恢复自己的生活确实需要时间,很多人刚从“劳改营”、牛棚或者监狱放回来,走在街上都直不起腰来,回到家里总觉得自己是多余的。那时有55万人。很多人很长时间摆脱不了那种状态。但是,人不能永远都在一个往后看的状态中,这种“重建”是广义的,陆焉识放弃自我,陪伴冯婉瑜是一种重建。他用读信的方式,把过去的苦难的倾诉转为重建的道具。

失去的东西永远没法弥补,但是,我觉得人的本能还是要活下去。这点跟《活着》还是异曲同工的道理。不论好活还是赖活,就是平实地活下去。

票房纪录

《归来》首周票房8240万

业内预估可达3亿

张艺谋导演的名气和话题性,巩俐和陈道明的大咖阵容,加上主打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情感催泪旗号,电影《归来》自5月16日上映以来,经过首个周末,上映三天票房已达8240万元。

从开拍到上映,《归来》都已经攒了足够的大众关注度。据电影票房贴吧数据,该片上映首日便在全国取得3000万票房,张艺谋刷新了个人此前所保持的国内文艺片首日票房纪录——2010年《山楂树之恋》首日票房1300万。业内已有预测,《归来》票房最终有望突破3亿元。

严歌苓答疑

故事放在北方别扭吗?“还是折中吧”

●疑问1:严歌苓老师,您的原著故事发生在上海,那个海派的味道很特别。《归来》里面,张艺谋和邹静之把故事放在了北方。这么改不别扭吗?

严歌苓:背景放到天津也还可以

陈道明在电影开机那天也提到了这个,他也觉得遗憾。上海这个感觉氛围本身就是挺不应该舍掉的。张艺谋导演就说,“我只能拍北方戏”。但是,我觉得,他(张艺谋)把戏放到天津也还可以,天津也是殖民地,也有租界,还是有些洋派的感觉。既然一个导演找不到上海的感觉,那就不要硬来,还是折中吧。

●疑问2:《归来》的改编对小说的删减太严重,本来很重要的“文革”背景也显得很模糊。

严歌苓:电影的审查尺度严得多

我们不能撇开自己的国情谈论这些,我们的现实就是小说的自由度要更大,而电影相比小说就是更加大众化的传播,所以审查尺度会严格得多。

“留白”同类项

咱们看看,

其他大师都是怎么“留白”的吧

记者看完《归来》,忽然想起了一部电影——《长别离》。这部电影是法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编剧,亨利·柯比执导。《长别离》当年还夺得第14届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大奖。

二战结束已经16年,咖啡馆的女主人黛莱丝仍没有丈夫的音讯。就在法国国庆节那天,咖啡馆门口一个哼着小调的流浪汉引起了她的强烈反应,她觉得他就是自己的丈夫。黛莱丝用尽各种方法,企图唤起失忆流浪汉的记忆……大时代的创伤、失忆、坚贞的爱情,《长别离》的故事是不是跟《归来》有点像?

“张艺谋导演,你看过《长别离》吗?”面对记者的这个问题,张艺谋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对,我曾经给一些过来帮忙改剧本的人推荐这部电影。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几部戏,我实际上就是找一个类型,向主创们表达我自己想要拍一个怎样的电影。”

那么,这个所谓的“参考系”,是如何留白的呢?我们特意找出几部影史经典,推荐给各位观众。孰优孰劣,各自评判吧。

《小城之春》 导演:费穆 编剧:李天济

《小城之春》拍摄于1948年,其时正是国共内战时期,“中国到底向何处去?”是那一代知识分子的苦闷和彷徨的根源。《小城之春》明着写两男一女之间的爱情纠葛,暗里写的是那一代知识分子在“乱世中的选择和无法选择”。

《长别离》 导演:亨利·柯比 编剧:玛格丽特·杜拉斯

《长别离》的结尾,流浪汉要离开女主人公的小镇,黛莱丝对着流浪汉的背影,不停的喊着“阿贝尔(黛莱丝丈夫的名字)……”小镇上的人们也帮忙呼喊流浪汉。这时,流浪汉忽然站住了,他沉重的转过身来,异常缓慢地高举起双手,就像一个向敌人投降的囚犯。南都供稿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69871 2014-05-20 00:00:00 二 张艺谋导演,你为何突然爱上留白?KeywordPh《归来》首周票房过8000万 张艺谋接受采访逐一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