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2版:娱乐锐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吴佩慈:不确定的幸福
黄海波没有做到
吐槽记:电视剧编剧创作年会有感
这样“归来”还不如不来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这样“归来”还不如不来

□江海

关于真实的逻辑不存在,所有情感都成了虚假的堆砌。

我开始心疼我那100块钱,它真不值那票价,这样的电影根本不应该看,看了这样有严重结构缺陷的电影,就像吃了坏东西,咽也咽不下去,吐也吐不出来。除了前30分钟,后面我基本在电影院里游离,实在看不下去只能用脚投票,中途退场。

之前有评论说放映中观众有笑场,还挺纳闷,心想90后观众不至于那么没心没肺,对上一辈人的苦难那么没有感知力,现在终于明白电影没有把我们带进那年代,告诉那年代政治高压对人性的绞杀、人伦的沉没,关于背叛、关于救赎都成了没有缘由的失忆,没有人物心理依据的情节,经不起推敲的转承细节。终于让我们时正常时不正常看这样爆米花电影,真是中国电影的悲哀。

这样的题材,这样的故事,我们导演剪辑处理抽离了年代在人物命运上的细节演绎,枉用了这些实力演员的豪华阵容,因为没有丰富故事脉络和依附其上故事推进,根本没啥可供他们演,除了巩琍选择性失忆的表情,最后的归来变成了夕阳红的故事。

很难想象编剧会抽离时代背景,没有有力的白描展开环境的政治压榨让夫妻情、母女情、父女情沦失的过程,没有足够铺垫,后面归来救赎根本就没有力道,变成了对精神失忆人的情感帮助,大大削弱了主题意义,变成了轻飘飘,就像电影海报上一群归雁,轻舟已过万重山。

一句耳熟能详的话,悲剧是把美好撕碎了给你看,那么这样背景的电影你不大可能不交代人物的情感的来龙去络,陆焉识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逃出来,女儿为什么那么决绝地告诉来抓父亲的人,之后又怎么与父亲达成谅解(后面女儿连舞都没有跳了,理应她更仇恨才是)。母亲之前对父亲的情感、记忆是在哪个点上,不可能让剧中人物和观众一样一片空白,或者像片中的照相本剪去了抹去了就一点没了痕迹。那些代表亲人之间的记忆,共同的日子都没有交代,陆焉识便成了闯入者,巩琍的翘首盼望成了神经病行为,女儿的转变成了陌生的干预。这样的故事有点像盆景的树,自以为营造出了意境,拗了造型,却是无根基,祼露出思想浅薄,毫无感染力和生命力。

电影太有硬伤了,刚开始还有些迅速推进的张力,女儿走向告密者那一刻时,情感和理性绞杀没有了。巩俐大包小包准备馒头和铺盖,把高压政治环境下的战慄、蚂蚁一样生存状态又释放了,好像准备走亲戚似的张扬和轻松,前面推进抓捕、躲藏的紧张感陡然化解。前有盯梢后有埋伏,谁这样大方地送东西,更失败的是,明明男女主人公已经看到对方位置,巩俐的台词只剩下跑,忘记了来干什么,她内心应该记挂着丈夫多日没有吃东西了吧,为什么不把手里馒头扔出去呢?铺盖卷、馒头在这里没有服务于情节,只成了演员手里的演戏的道具。这样的硬伤片中还有很多,很多人物出场突兀,有头无尾,要那么大牌干什么?这样归来还不如不来。

中国电影啥时好好弄弄本子,扐扐逻辑,剪辑得不那么生硬,音乐不那么的掐着点求煽情,再卖100元票价也不迟。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69883 2014-05-20 00:00:00 二 这样“归来”还不如不来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