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3版:文化 专栏 上一版3  4下一版
★鱼禾专栏 饮食男女
★八月天专栏 乡村记忆
★王国华专栏 野史新说
★刘宜庆专栏 民国谭屑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八月天专栏 乡村记忆

吃肉行动

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肉是非常紧缺的食物,尽管猪肉、羊肉、牛肉等都是几毛钱一斤,但大多数家庭只有在过年时候才舍得割点肉,见点荤星。再就是谁家偶尔死了猫狗,或是猪仔、羊羔、鸡子之类的家畜,不嫌麻烦的人便动手收拾了,过一次肉瘾。特别馋肉的半大孩儿,也自己开动脑筋,寻找解决吃肉问题的办法。

平原没有太多的野生鸟类,可以理直气壮吃的,主要就是斑鸠、野鸽子等。喜鹊是吉祥鸟,不忍心吃;老鸹、猫头鹰被看做倒霉鸟,又不敢吃。麻雀肉太少,一般也不打它们的主意。还有野兔子,但非常难抓,得手的机会并不多。

对于有心人,任何问题都不是问题。半大孩们无师自通,找到了用老鼠夹子逮鸽子、斑鸠(那时候有很多蓝色的野鸽子和灰褐色的斑鸠)的办法。冬天或初春,在野鸽子、斑鸠出没的打麦场、白地(不种庄稼的田地)里,把老鼠夹子下好,撒点麦糠做好伪装,然后躲在一边的路沟里,等着野鸽子或斑鸠前来上钩。

“砰”的一声,老鼠夹被鸽子或斑鸠啄翻了,老鼠夹的两个用铁丝弯成的半圆形弓夹被中间的弹簧紧紧地合在一起,鸽子或斑鸠的脖颈被牢牢地钳住,它的两个翅膀在不停地扑棱、挣扎,它的同伴们被惊得展翅高飞了。半大孩们一边露出胜利的微笑一边跑过去,把战利品从老鼠夹上取出来绑上,再把老鼠夹摆好,等着下一个吃货自愿上夹。

如此循环往复多次,不断地有鸟们“前仆后继”,半大孩们便收获了好多的野鸟,晚饭后迫不及待地到谁家厨屋,一起动手,烧水、拔毛、开膛、炖煮,至深夜,方能吃上美妙的鸟肉。

通常,一个村会有好几个吃肉行动小组,他们四处逮野鸽子、斑鸠,以至于附近的野鸽子和斑鸠几乎被吃绝迹了。再馋了,就逮麻雀吃。冬夜里,一拨半大孩儿搬着梯子,拿着手电,挨家挨户掏屋檐,抓住麻雀就地摔死。屋檐里掏完了,又把目标指向搭着红薯秧的墙上,每人拿一根木棍,在红薯秧上敲来敲去,躲在里边的麻雀很难躲过密集的木棍,连叫都来不及就被敲死落在地上。这些被处死的麻雀,褪毛开膛后只剩下两条腿上有点肉,与鸽子、斑鸠比起来不光肉少得多,也难收拾,但数量多,也够吃一嘴解解馋。

在那个被饥饿困扰的日子里,这种享受无疑是美妙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70246 2014-05-21 00:00:00 三 ★八月天专栏 乡村记忆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