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11版:我们一起插队的岁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四十载离别 今朝聚首品茶香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四十载离别 今朝聚首品茶香
十八名老知青重回洪山寨
看看当年奋斗过的地方
看着当年种下的茶长得郁郁葱葱,老知青们开心地采摘起来。

十八名老知青重回洪山寨

看看当年奋斗过的地方

管作花,65岁,1968年下放知青

郑代荣,62岁,1974年下放知青

曹云,55岁,1976年下放知青

黄燕,56岁,1977年下放知青

张杨,52岁,1978年下放知青

孙芳,52岁,1979年下放知青

…… ……

(不完全统计)

上周日,在信阳商城县洪山寨的野茶山上,记者见到了当年种茶树的老知青们。

40年前,他们响应上山下乡号召,从信阳各地赶往洪山寨开垦荒山,尽管彼此有着不同背景,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但却在三五年的劳作中培养出了深厚感情。这种感情延续了近40年,它区别于亲情、友情和爱情,是一种对无悔青春的致敬,对知青生涯的尊重,对单纯信仰的感恩。

这种感情,我们叫它知青魂。

郑州晚报记者 刘涛 实习生 陈方圆/文 郑东晖/图

夜里偷着干活做好事

“谁都不承认是自己干的”

洪山寨起初是荒山一座,野草杂生。从1968年到1979年这11年间,在一批批下乡知青的劳作下,这座有名的穷山才得以旧貌换新颜。

管作花就是第一批下放知青中的一员,当年来到洪山寨,她还不到20岁。“当时就是个土山头,到处是杂草。要先平山,平完山好挖沟。”那挖下来的泥土咋办呢?当时最先进的运输工具,也是唯一的运输工具就是扁担。挑扁担可是个技术活,极不稳,在平地里都很难保持平衡,更别提在蜿蜒的山道上了。当年还是学生的知青要摔倒多少次,才能熟练地挑起两筐土下山。就这样,一扁担一扁担地把土挑下山,把山头抹出个平台来。

当年有幸躲过挑土重担的曹云,没有躲开挖沟的任务,如今从事教育工作的她提起那段时光,依然记忆深刻。“那时候哪有手表,上下工全凭队长口哨,大家都自觉得很。”作为当年的队长,陆建国主动负责起通知知青上下工。早上5点上工,晚上8点下工,没有计时工具,就看太阳和月亮的位置,闻鸡鸣听狗吠。

据陆队长介绍,在他当队长期间,没有人因为睡懒觉而迟到的,也没有装病早退的,却有不少人晚上偷偷干活做好事,不让人发现的。“经常是一大早发现,那天要做的活都被干完了,问了大家伙也都不承认,搁到现在可不多见喽。”

追着放电影的跑

“光《英雄儿女》我就看了五六遍”

如今影院随处可见,花上几十块钱就能看一场大片。可在知青年代,追着电影跑很常见。实际上,在没有电视、电脑和手机的时代,看电影是他们为数不多的娱乐项目之一。

农村看电影是一件热闹事,哪里演电影,十里八村的人都举着火把,打着灯笼去看,曹云她们更是把看电影当做一件大事。

那时候影片的放映地点,通常设在各村的打谷场。虽然分住在不同的知青点,但一听说要放电影了,曹云和她的姐妹们都自发地聚集到一块儿,走上几里坑洼不平的土路,脚指头都磨出血泡来,就为看场电影。有时候来得晚了,电影银幕前已是人山人海。没办法,只能远远地站在凳子上,看个热闹了。后来得出经验来,每次都千方百计打听放电影的地点,得了消息就早早地往那边赶。“我们能看到的电影也不多,《澎湖自卫队》《英雄儿女》《买花姑娘》跟《地道战》是经常看的,光《英雄儿女》我都看了五六遍。”

除了看电影这个最大的娱乐活动,每天晚上的睡前表演,就是对劳累一天的最好回报了。用打来的蛇皮做成二胡,攒钱买来的口琴都成了大家争抢的乐器,吹奏一曲《三大主义八项纪律》,往往都赢得满堂彩。

茶泡、山楂红当水果

还有狼跑到院子里来

山里野果众多,知青们爱吃的属茶泡和山楂红了。

茶泡是信阳当地的说法,其更为常见的说法叫做树莓。山楂红就是山楂果,这两种果子不仅是当时最受欢迎的水果,也常被用来向喜欢的女知青表达爱意。

此时的陆建国就成了大家调侃的对象,“陆队长当年是大众情人呐,很懂谈恋爱,摘的野果自己舍不得吃,攒一起送给喜欢的女生。”还有人说队长从杂志上看到玫瑰花讨女生欢心,就采几束映山红当成玫瑰花送给女生了。而实际上,当问及知青们的感情生活时,大家都说那时候根本就像白纸一样,没往爱情方面想过。

山里人少,野物就多了。狐狸、野兔、野鸡都是时常见到的,大胆的男知青还会打来当加餐。“要知道那个时候能吃个豆腐汤就是改善生活。”曹云说。

要是遇到野狼和野猪,那就要躲着点了。不少知青对当年野狼夜里跑到院子里来,她们躲在被窝里发抖的场景记忆犹新。

品茶香、忆旧事

来自信仰的力量

几十年未见,土还是一样红,人还是一样亲,情还是一样深。

几十年间,知青们种下的茶树早已无人打理,满坡的茶树肆意疯长,越往竹林深处越是高大,叶片绿而肥,像半个手掌。这样的野茶只有在多种植被下才能生长出来,经历过风吹日晒,昆虫啃噬,杂草侵袭等诸多磨难,没有人为它细心修剪,甚至在无人关注的情况下,也能在大自然中吸取养分,顽强生长。

再次踏上洪山寨,当年的小姑娘小伙子如今都快儿孙满堂,脸上爬出了细细的皱纹,而茶树经历沧桑岁月,茶香也越变越浓郁。

稍作提议,这些老姐妹唱起了当年劳动时唱的歌曲,《红梅赞》《一朵茉莉花》《双脚踏上幸福路》《南泥湾》《八月桂花》……无需准备,曲调歌词早已了然于胸。

本真、善良,诚实、感恩,这四个词是18位老知青给予那一代年轻人的写照。

临别,野茶是一定要采些带回去的,老知青们都亲切地称之为“知青茶”;除了茶,每位知青的车上还多了一捧红土,曾挥洒过青春的热土。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70306 2014-05-21 00:00:00 三 四十载离别 今朝聚首品茶香KeywordPh十八名老知青重回洪山寨
看看当年奋斗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