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核心提示 陕西东南,商洛地区,作家贾平凹故里,他创作的《商州》系列作品,曾让这个北靠秦岭,南依大巴山的“秦风楚韵”之地名扬万里。5月13日,商洛下辖的镇安县,在一场老百姓和官员面对面的现场问政中,镇安县城管局局长朱建武三次鞠躬致歉,活动最后,他带领班子成员再次三鞠躬致歉,将山城镇安推向了舆论的制高点。“熬煎得睡不着觉!”被问政单位人员曾向镇安县委副书记马建琦“抱怨”道。 郑州晚报记者 王战龙 每期一个单位,火力更猛烈 5月的镇安,漫山披绿,汉江的支流水势渐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所调之水便发源于此地的秦岭深处。 在这个不大的县城中,大多数人都相互熟稔。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城管局长朱建武做事果敢,鲜有“怯场”。那天在台上,朱建武却有点局促不安。 在他简要介绍了城管局的基本职能后,扑面而来的是一段暗访视频:街头的牛皮癣广告、随处堆放的建筑垃圾、街边损坏的凳子。看着视频画面,朱建武神色紧张,不停地环顾四周。 “你看县城的牛皮癣、占道经营,都是咱镇安的特色!”镇安人提问含蓄,在暴风骤雨式的发问中,朱建武三次鞠躬致歉。最后,朱建武带领城管局的班子成员,面向群众深深地三鞠躬。 县城管局领导班子三鞠躬致歉的照片将陕南多地开花的“广场问政”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镇安问政脱胎于武汉的“电视问政”和商南的“广场问政”,有别于前两者的是,镇安叫做“机关问政”——相对于多个单位共同接受质询的形式,镇安每期只有一家单位接受群众现场质询。 2011年,湖北武汉电视台在武汉市委书记的主导下,首创“电视问政”直播节目,官员因被曝光问题和现场尖锐提问汗湿衣衫。2013年底,同属于商洛地区,相距400多公里的商南县试行“广场问政”。 有人说,如果把其他地方的问政形式比作1.0版本,那么镇安的机关问政则是升级的2.0版。 每期一个单位,问题更为集中,火力更为猛烈。“一是便于老百姓提问更具针对性,另一方面来说,便于老百姓收集被问政单位存在问题的证据。”镇安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正斌说。 在启动“机关问政”前,镇安做过大调研,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依然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作为现场主持人,镇安县委副书记马建琦将此比喻为干群关系的“最后一公里”。 “如何简化办事程序,方便群众办事?”马建琦说,打开心结的关键就是“机关问政”这把钥匙——邀请百姓进机关,问政、问效、问责,看作风转变。 被问政官员,“熬煎”得睡不着觉 “环保局对一些排污企业的违法行为,是否存在以罚代管现象?” “环保部门只收污染费,而让我们企业自己治理,请问收的钱去哪儿了?” …… …… 问政现场,群众的提问“火花四溅”,被问政单位的一把手“一身冷汗”。据介绍,参与现场问政的人群由3大块组成: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党代表;被问政单位的服务对象;普通群众。 “服务对象提问可能会比较含蓄,但是群众提问就不会有顾忌。”马建琦说,“出其不意”更有助于发现隐蔽性问题。 现场提问的问题三分之一是由负责现场的部门根据暗访等设置的,三分之二的问题是来自群众,一部分是由现场群众直接提问,另一部分是在投诉意见箱里随机抽取。 镇安的机关问政每月两期,第一步,先由县群众路线活动领导小组确定3个被问政部门单位,然后根据收集的线索,从3个问政单位选择一个群众最为关注的热点单位。 在被问政前一周,在县电视台发出问政预告,同时在全县的LED显示屏和专门的宣传车到各乡镇广而告之,主要是被问政单位、问政时间、地点,以及专门收集问题的3部投诉电话、邮箱地址等信息。 “马书记,我现在都熬煎(陕西方言,发愁的意思)得睡不着觉。”在镇安推行机关问政后,有人找到马建琦“诉苦”说。 “群众一开始还是抱有怀疑态度的,觉得可能就是个形式。”马建琦坦言,但群众都会看结果,当反映的问题真的被解决了,参加的群众也就会越来越多。 宣传部部长陈正斌认为,“机关问政”更重要的是展示一种文明道德的力量,比如市政设施损毁,仅仅靠城管单位几十号人,不分昼夜地守着,并不是长久之策,更重要的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整改结果满意度评价未达到60%,启动问责 “以前土特产都是靠肩扛背驮到山下,现在有了这条路什么都方便了,今年我喂了40多只羊,也能卖个好价钱。”看着村里即将修通的水泥路,永乐镇杨家河村民刘开庆笑着说。 说起修路的曲折经历,杨家河村委会主任却是一肚子的苦水:“因为受政策的制约,路修不通老百姓有很大意见,每次去找镇政府搭话,说是人烟稀少路线太长,需要资金量太大,一拖就是好几年。” 杨家河修路是问政现场的一个意外插曲,在第一次针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问政现场,有群众发问:“啥时候把我们村的路修修?”现场领导将问题划分给永乐镇政府,永乐镇镇党委政府通过多方筹资,为杨家河修建通村水泥路13.2公里。 问政现场,这样的插曲不可避免,在镇安的“机关问政”现场,专门有个信访接待小组,“如果牵扯到本场的问政主体,可以现场发问,如果是其他部门的问题,将转交其他部门处理。”马建琦说,合理的诉求予以解决,不合理的问题做好政策解释工作。 在问政结束后,群众将对问政单位负责人的解答和承诺现场评分。“超过三分之一的群众不满意,组织部门将根据问题的严重性后果,进行评估,问题严重的将提请县常委会进行人事调整,有违法乱纪的移交纪委及司法机关进行处理。”马建琦说。 根据被问政单位的现场承诺,县委督查室高挂“倒计时牌”,对问题整改不力,整改结果满意度评价未达到60%的,将对责任单位主要领导和相关班子成员启动问责机制,并将其作为个人评优树模、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与机关问政同步,镇安还拍摄相关工作人员整改的图像资料,在电视台播出,比如城管局问政结束后,除了将现场火爆的质询无删节播出,随后一期还推出了环卫工系列报道,将起早贪黑的环卫工生活用图像的形式展现在公众面前。“这样也会起到教育老百姓,重塑社会责任感的目的。”陈正斌认为。 用“人民网”挡住“人情网” 在镇安城管局长携带班子成员现场鞠躬致歉之前。4月23日,同属商洛地区的商南县,疾控中心主任华中央因私设小金库现场被免职而流泪痛哭。 此前,商洛市委书记胡润泽曾冒雨参与了商南县第五场广场问政,陕西当地媒体报道中称,胡润泽说,通过百姓广场问政的形式,拆掉百姓与官员之间的“墙”,改进后将在商洛全市推广。 彼时,“广场问政”对于大多人来说尚是一个陌生的名词。现在,商洛地区所辖的商南、镇安、丹凤等地,问政遍地开花,作家贾平凹的故乡丹凤更是爆出陕西丹凤广场问政群众现场“发难”县委书记。 不论是“广场问政”还是“机关问政”,在外界看来都是“一把手”主导的结果,在镇安的机关问政中,就是由县委书记李波亲自挂帅,有一种声音担心,会出现人走政息的结果。 马建琦说,当地出台了一系列办法,让机关问政常态化和制度化,“即便以后不叫机关问政,也会措施不撤,人马不撤,机关问政将会成为督察部门一个常规工作。” 他希望,最终形成一个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建立群众来信来访纪录制度,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出明确回复并限期整改,邀请群众监督办事流程,在问题解决之后,要及时向老百姓做出回访。 镇安机关问政已开展3期,食药监局、环保局、城管局3个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已经接受了群众的“现场考问”。镇安县自己统计数据,3次问政直接参与群众3000余人。共征求到各方面的意见建议1210条,经过归类梳理520条。其中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165个,已解决56个。 商洛市委常委、镇安县委书记李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把群众请到政府机关来,就是让百姓参与到政策制定当中来。通过机关问政,用“人民网”挡住“人情网”、“权力网”,促进城市建设制度化、法制化、程序化。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