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感悟名校文化 让孩子为梦想前行 “三进北大”项目落户晨钟(陈中) 面向全省招募初高中优秀学子 5月24日上午,陈中数理化金国总校容纳200余人的1号教室座无虚席,来自省内各地的中学校长代表和部分学生、家长正在聆听由“北京大学选拔优秀学生标准及选拔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组专家赵钰林教授主讲的“高考改革形势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专题讲座。据悉,这是晨钟(陈中)教育首次牵手北大,旨在助力我省初高中优秀学子通过多元选拔圆梦北大。 即日起,只要是省级示范高中在校生,学习成绩优异且有一定学科特长,怀揣名校梦想的初三毕业生和高一、高二在读生均可报名。郑州晚报记者 吴幸歌 高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人才培养模式发生转变 北京大学教授、原北大附中校长赵钰林在讲座中说,高考制度的改革将经历过渡期和实施期。过渡期高考内容的调整方向一是降低考试难度,二是增加能力考题,进一步增强考试的综合性,侧重考察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秀创新人才选拔未来将由统一高考加综合评价组成,顺应“分类考试、多元录取、综合评价”的高考和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新趋势,使具备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脱颖而出,获得更加开放、多元的入学选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将分别用合格和等级呈现成绩,不再采用百分制,而且为学生提供一门课可以参加两次考试,计最好成绩。综合评价的重点在于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方面。今后,家长要引导学生多参加公益服务和社会实践,充分发挥学生个性潜力和学科特长,为未来的高考和多元选拔作好准备。 “为什么一流的学生考上北大、清华后,却培养不出一流的人才?”美国迈阿密大学教授、孔子学院院长黄全愈的观点是:一流的人才需要的是探索未知的能力,这种能力需要有丰富的洞察力、质疑力、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品质——创造力。他认为,改革传统教育培养人才模式是中国教育的当务之急。 “转变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改革高招制度。”赵钰林教授说,为了加强中学阶段优秀拔尖学生的培养和选拔工作,北京大学正式批准了“选拔优秀学生标准及选拔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立项,旨在建立中学与大学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机制,使大学和中学之间在学生选拔、培养、评价和课程、师资、教学内容与教育方法等方面更好衔接。 “三进北大”面向初高中学生 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选拔平台 据了解,这里所说的“三进北大”,即由北京大学老教授协会基础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北京大学选拔优秀学生标准与选拔途径及方法研究课题组联合北京大学各院系共同开展的“大、中学衔接培养与选拔优秀创新人才计划”项目。 据悉,课题组将结合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自主选拔优秀学生工作的开展,依托北京大学和其他知名高校教育资源,为不同年级的优秀中学生提供在北京大学3个暑期阶段的学习机会。由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和教育专家作为指导专家,通过心理、能力、学业等综合测评与培训,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禀赋、潜能等综合素质。 与其同时,课题组还会安排中学生走进实验室进行实践与感受,通过与北大教授、中科院院士和教育专家近距离互动交流,感知、感受、感悟北大文化和精神,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并对未来自主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同时,课题组还将邀请知名大学招办人员和有关院系主任参与互动评价,对入选学生全程跟踪,记录其在北大学习和参与相关科研项目中的行为表现,形成“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估报告”,评价结果将为高中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研究提供重要信息依据,同时为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自主选拔录取优秀学生作为参考依据。 “三进北大”,为梦想前行。如果您的孩子是省级示范高中在校生,成绩优异且有一定学科特长,并具备一定科研潜力,可以到晨钟(陈中)教育预约报名,由学校推荐后,参加“大、中学衔接培养与选拔优秀创新人才计划”,赴北大进行为期10天的学习体验。 具体来说,“一进北大”主要针对初三毕业生,“二进北大”针对高一在校生,“三进北大”针对高二在校生。有关“三进北大”详情安排请电话咨询陈中数理化金国总校。电话:0371-63860222。联系人:赵华,时思语。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