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04版:时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进社区就感觉到家了”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以党支部为核心,楼组建设作基石
“九在楼组”创建让居民关系更融洽
“进社区就感觉到家了”
通信花园社区老年人培训课

以党支部为核心,楼组建设作基石

“九在楼组”创建让居民关系更融洽

“我们一进社区,就有了回家的感觉,楼上楼下像一家人。”在金水区花园路街道办事处通信花园社区随处可听到这样的声音。2012年“坚持依靠群众 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工作开展以来, 为切实加强“双基双治”建设,通信花园社区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把楼组建设作为基石工程,深入开展“九在楼组”创建、星级楼组创建、社区自治家园创建,楼道文化培育“三创建一培育”活动,通过党小组长带楼组长,党员带群众,将楼组内党员群众密切联系到了一起。

郑州晚报记者 王翠 柴琳琳 文/图

装饰楼道

环境美了,感情深了

通信花园社区2号楼,是一栋有28户人家的点式楼,住户中基本是双职工。老党员张美荣老师和楼栋长赵景瑞老师,在楼栋居民和办事处社区的支持下,他们俩先把家里的小石桌放在了楼道里,并且摆上了盆花、小书架和小凳子,把楼道布置成了一个可以休息,可以看书的漂亮小客厅。接着,他们又自费把楼道刷白,借鉴复式楼的装饰方法,计划用装饰画和贴画从一楼到七楼进行美化。

这样的行动激发了大家的热情,有的拿出孩子作品,有的搬出自家盆花。几天时间,大家一起便把整个楼装饰得漂漂亮亮。在装饰楼道过程时,邻里接触多了,感情增进了。住在三楼的李师傅说:“我们一进门,就有了回家的感觉,楼上楼下像一家人,心情非常舒畅。”

“九在楼组”

助推楼组党建,密切联系居民

通信花园社区位于纬五路13号,包含12个家属院,共计2076户,6112人,是花园路街道办事处辖区中人数最多的社区,也是以老旧院为主的社区。

2012年6月,花园路办事处开展了“学习在楼组、奉献在楼组”等为内容的“九在楼组”活动(学习在楼组、清洁在楼组、健康在楼组、平安在楼组、和谐在楼组、诚信在楼组、欢乐在楼组、奉献在楼组、关怀在楼组), 街道党工委聘请了12位以退休干部为主体的专职党务工作者进驻社区。

作为12名党务工作者之一的苗绵贵说,“九在楼组”把社区居民真正地联系起来了。为了更好地宣传“九在楼组”这一概念,这12名老党员还将“九在楼组”内容编成顺口溜,配上耳熟能详的老歌曲调,编成《说唱“九在楼组”》进行宣传。

“要做好各项工作,只靠社区工作人员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发动居民的力量,光靠自己的脑筋不行,还要集中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居民动起来了,参与进来了,社区的工作也就好干了。”花园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玉革说。

“自治家园”

评“星级楼组”,“秀”美好生活

为了确保“九在楼组”活动的动态化、常态化管理,确保创建“星级楼组”活动的质量。花园路街道办事处还成立了“星级楼组”创建工作推进小组,制定了评比标准和奖励办法。培育“楼栋”文化、开展“社区自治家园”活动,解决好老百姓的身边事、家常事,真正做到居民群众有所需,实现党员服务群众的“零距离”。

通过自评、互评、总评等方式,保证党建工作及各项活动的落实。组织党小组长、楼栋长、各阶层居民代表,组成大众考评团,参与考核评比。

为了能更好地体现出自己楼道的特点,通信花园社区的居民们“打扮”起来,书法楼道、绘画楼道……所有作品都属楼组居民自己的作品。大家用自己的幸福生活写照,装点自己的生活环境。

幸福社区

金杯银杯,比不上居民的口碑

“不要金杯,不要银杯,只要居民的口碑。”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社区老年课堂摄影班开课了、合唱团成立了、舞蹈队跳起来了、老年健身队练起来了、盘鼓队敲起来了、社区互助养老服务队成立起来了。80多岁的苏景瑞、张惠娟老人逢人就说:“我们现在天天有人管有人问了,自己安心,儿女放心了。”

2013年底,由党小组长张美荣、2号楼楼长赵景瑞牵头召开了迎新春楼组居民联谊会,会上社区把全年的工作给居民做了汇报(评议会),搭建起了居民群众“下情上达”和基层政府“上情下达”新平台。

现在,社区在居民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社区工作人员也具有相当的号召力,真正做到了一呼百应。“经过这两年的经验证明,可以说把网格化具体落实在‘九在楼组’,经过两年的运作,通过居民自治家园的创建可以说基本做到了我们从管理的主体上退出来,对于居民来说,真正做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事情自己管,社区只是作为一个倡导者辅助者。” 花园路街道办事处主任李东说。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72061 2014-05-27 00:00:00 二 “进社区就感觉到家了”KeywordPh以党支部为核心,楼组建设作基石
“九在楼组”创建让居民关系更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