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郑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满足患者需求,持续开展新技术新业务
精细划分专业,找准定位规避同质医疗
10岁自闭症双胞胎男孩再圆校园梦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上幼儿园一学期被劝退回家
进小学20天,再次辍学
10岁自闭症双胞胎男孩再圆校园梦
昨天,兄弟俩在老师辅导下做初步识物练习。

上幼儿园一学期被劝退回家

进小学20天,再次辍学

昨日中午1点,30多摄氏度的高温并没有阻挡住吴喜英干活的劲头。她扛着一把扫帚、拎着一块抹布不停在惠济区厚德小学内转来转去,一会儿清清地面,一会儿擦擦校门栏杆。

吴喜英来自西华农村,是一对患自闭症、10岁双胞胎男孩的母亲。今年5月16日,在一位朋友引荐下,她和丈夫带着儿子从老家来到了郑州。意外的是,听说了他们家十分窘迫的经济条件后,学校不仅免除了俩孩子的学费,还主动掏钱帮他们一家租一间房子居住。

“这些年,俺俩带着孩子找了很多学校,但都没有上成。真没想到,到郑州后,俩孩子能免费做康复训练……”为报答学校,从5月16日开始,吴喜英主动走进校园,拿起了清洁工具,当起了保洁员。

郑州晚报记者 常亮 文/图

检查单上出现了“自闭症”3个陌生字眼

2004年8月23日,在广东打工的吴喜英和丈夫迎来了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一对漂亮可爱的双胞胎男孩小志和小强诞生。

时光荏苒,两年多后,一场意想不到的暴风雨突然降临。两个孩子平时寡言少语、从来不愿与人交往,他们辗转多地对两兄弟的身体情况进行了详细检查。最终,在北京一家医院的体检报告单上,他们看到了3个陌生字眼——自闭症。

“这种病一旦治不好,会严重影响孩子发育。而且,今后还可能……”没有听全医生的介绍,她头部一阵眩晕,差点摔倒在地。

“这可怎么办?怎么办?”连续几天拖着一双灌了铅般的双腿多方找人打听后,她和丈夫开始了漫长的求医之路。

上了一学期幼儿园

兄弟俩被劝退回家

“做康复训练的话,一个孩子一月都要好几千。按我们家的收入,老公每月打工才挣1000多块钱,实在拿不出来这些钱。只能想办法让他们先进普通学校。” 揣着一丝“与其他孩子沟通多了可能会好转”的期望,他们把俩孩子送进了打工所在地一家相对便宜的幼儿园。

短短一个学期后,兄弟俩因经常在其他小朋友面前做一些奇怪举动,被校方劝退回家。

接下来的日子里,吴喜英让丈夫外出干活赚钱,自己照顾俩孩子。直到小志和小强即将到上小学的年龄,她心里再一次萌生出了一个想法,“咱回老家吧,或许能在村里上小学。”

带着一丝憧憬,俩孩子过完6岁生日后,整理好家什,背上行囊,他们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 多次沟通、协商,学校不仅接受了俩孩子的入学申请,还同意让她每天坐在教室内陪着两个孩子上课。

但是,事与愿违,吴喜英的“陪读妈妈”仅做了短短20天,兄弟俩再次因频频不受约束、爱搞“破坏”等诸多因素而不得不离开校园。

感恩学校

母亲主动当起保洁员

就这样,她又带着俩孩子在坎坎坷坷中走过了3年多时间。

今年5月16日,经一位朋友介绍,她在郑州见到了康达能力训练中心的自闭症康复教育专家张桂娥。 “来郑州,原本只是想让张教授看一下孩子的情况。没想到,听说我们家的情况后,她主动提出让俩孩子免费到小学部上学。”

听到这个消息的那一刻,吴喜英站在原地愣了许久没能说出一句话。第二天开始,她主动找到学校后勤部门拿起了清洁工具,义务做起了保洁员。 “我知道,自己能做的事儿很小,但只有这样,心里才会舒服点儿……”

吴喜英说,目前,俩孩子在接受短短十多天的康复训练后,已有明显进步,而老公也开始在外面四处奔波找工作打工赚钱。

她希望,今后的日子能够越来越好!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72246 2014-05-28 00:00:00 三 10岁自闭症双胞胎男孩再圆校园梦KeywordPh上幼儿园一学期被劝退回家
进小学20天,再次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