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04版: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考察讲话精神 加2/2014-06/04/AA04/20140604AA04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创新 推动“郑州制造”迈向“郑州创造”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创新 推动“郑州制造”迈向“郑州创造”
思念水饺生产线。
格力空调生产线。

□郑州报业集团记者 徐刚领/文 马健/图

上接AA03版

三全、思念领军

郑州成为“速冻食品之都”

上世纪90年代初期,速冻食品业首先在郑州发端。三全食品的创始人陈泽民发明了中国第一颗速冻汤圆,从而成就了一个新行业。郑州也成为全国闻名的“速冻食品之都”。

思念食品作为速冻行业的后起之秀,在产品开发和创新上独辟蹊径。思念食品生产以宁波汤圆风味为基础的小汤圆,依靠产品创新和掌控终端两个市场利器,迅速打破市场格局,成为速冻行业迅猛飞奔的黑马。

思念食品总经理王鹏介绍说,日前,由工信部对外权威发布的2014年中国品牌力指数(C-BPI)显示,思念食品力拔头筹,斩获“速冻食品行业第一品牌”的殊荣。

“速冻食品行业第一品牌”的背后,是思念食品创新体系的活力显现——从持续不断的产品创新确保抵达消费者舌尖的健康美味,到营销创新让思念传递亲情与消费者情感共鸣,让思念食品成为速冻食品市场上的“大明星”。而思念的管理创新,从产品的源头建立了有效的管理链条,为中国速冻食品行业做出了示范和榜样。

一枚小小的汤圆,到底蕴藏和积蓄多少能量?作为思念食品家族中的明星产品,小汤圆便是思念产品创新的经典力作——小个头、流质馅的小小汤圆成功挑战了以沙质馅、大个头汤圆的传统市场,小汤圆开始让思念食品风靡全国。

产品创新让思念食品尝到“甜头”, 随后升级的五彩玉汤圆和金牌灌汤水饺,成为两款热销产品,为思念在行业发展速度和发展位置中的确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而且,思念的营销创新伴随着企业成长的每一步。2013年,思念食品的娱乐营销模式,与产品的结合更加紧密,思念金牌灌汤水饺赞助《爸爸去哪儿》,在家庭亲情上做嫁接,因为水饺在很多人的心中就是“家”的味道;《中国达人秀》将普通人在追逐梦想过程中的才艺展现与玉汤圆的“有姿色、更出色”的产品理念融合。

王鹏说:“思念营销模式在不断更替,但不变的是始终保持与产品创新的同步,围绕消费者的心态变化与精神诉求,达成品牌与受众的情感共鸣。”

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让思念食品在市场持续走俏。而随着思念食品不断发展壮大,思念开始在管理上进行创新。为保证产品质量,思念尤其注重农产品的源头管理,目前采用的是“公司+标准+农户+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即通过优质小麦、糯稻、蔬菜品种的推广种植,再以定单农业的方式回购并进行产业化加工,形成既能产业化加工又能提供充足和优质原料的食品产业链。

来自郑州市工信委的消息显示,前4个月,全市现代食品制造产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6.4亿元,同比增长1.9%。思念食品前4个月完成工业总产值15.5亿元,同比增长1%;三全食品前4个月完成工业总产值10亿元,同比增长4.5%。

转型升级动力强劲

从“郑州制造”昂首迈向“郑州创造”

“转型升级”是产业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这既是中央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经济发展面临的共同课题和必然选择。

技术创新,是企业掌握话语权、走向国际市场的“利器”。目前,郑州市已初步形成以国家级为龙头、省级为主体、市级为基础的三级企业技术中心创新体系,去年又新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6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343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4家、省级创新型企业65家。专利授权量突破1万件,增长14.4%,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8%。

市工信委相关负责人说,未来,当越来越多的市级技术中心进入“省队”,越来越多的省级技术中心进入“国家队”,郑州市工业转型升级的动力也将越来越强,“郑州制造”的名片也将越来越闪亮。

2013年以来,全市工业战线聚焦主导产业,优化工业结构,狠抓项目建设,着力招大引强,强化运行调控,全市工业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调中有升”的良好态势,工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明显成效。

主要表现在:工业总量持续提升,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工业结构明显优化,主导产业贡献突出。今年1~4月份,七大工业主导产业完成增加值636.1亿元,同比增长11.8 %,高出全市工业增速两个百分点。

同时,也要看到,我市工业转型升级还面临着很多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资源型产业比重仍然偏高,战略性企业较少,创新能力不足,土地、资金、高端人才等瓶颈制约依然突出等。

据了解,今年1~4月份,汽车和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和生物及医药四个战略性行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43.6%,传统行业及高耗能行业占比为56.4%。

今年3月份组织召开全市新型工业化大会,为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工业转型升级工作,站位全国乃至全球,加快七大工业主导产业发展和“6+2”产业基地建设,深化智能终端、云计算、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业态谋划,研究制定了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两大战略支撑产业提升规划和新型耐材、超硬材料、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其他关键零部件等4个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拟定了工业发展路线图,形成了“壮大规模、优化结构”、“抢抓机遇、奠定基础、确立地位、引外与培内并举”等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74663 2014-06-04 00:00:00 三 创新 推动“郑州制造”迈向“郑州创造”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