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11版:中牟播报节话 上一版3  4下一版
端午节
“耽误儿节”?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端午节
“耽误儿节”?
逼真的小辣椒
“草莓”香囊
传统的“粽子”香囊
一个小女孩在挑选心仪的香囊
孙媳妇朱盈盈在奶奶潘美兰的指点下插艾枝
一名小学生在品尝粽子
采艾草

端午节

“耽误儿节”?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这是沈从文的《端午日》一文里的句子。让我们了解了湘西地区端午日的风俗习惯,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是中华汉族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中牟称端午节是“五月端午”。此日正值三夏大忙季节,过节会耽误夏收夏种、忙起来就会耽误过节,方言演变为“五月耽误儿”。

端午习俗

吃粽子

老百姓一般都将江米、红枣在热水里泡泡,之后用粽子叶或苇子叶,拌点白糖或者蜂蜜在锅里蒸煮。

插艾枝

早晨,家家户户在大门、房门和窗框上插艾枝,迷信的说法是驱邪免灾,实则是用香料驱蚊虫、避免叮咬。当太阳还未升起,中牟县还笼罩在晨霭之中,人们就踏着露水上路了。据说日出以前的艾性凉,可以辟邪。日出以后的艾性热,容易招邪,所以人们都要赶在日出以前去采艾。

采药草

在太阳出来前,群众到地里采草药,如椿姑姑(椿树上结的嫩荚)、黄蒿、白蒿等,用作清热败火的中药。

送香囊

老年人通常用一些花花绿绿的碎布缝制各式各样的香囊,送给自己的小辈们。尤其是闺女在回娘家时,要给自己的侄子或侄女作为节日礼物。一般是在早上太阳没露头时,给孩子带上香囊,具有避邪的作用。

串亲戚

一般是已婚女子回娘家,给父母带去粽子、糖糕、油饺儿等表表孝心。

中牟播报 张胜杰 李淑娟 文/图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74946 2014-06-05 00:00:00 四 端午节<BR/>“耽误儿节”?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