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此时此刻 高热“芒种”今日至 考生要重视防暑降温 新华社天津6月4日电(记者周润健)6月6日2时3分,迎来传统节气之一的“芒种”,标志高温、高热的盛夏时节即将到来。专家表示,此时节,公众,尤其是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要注意防暑降温。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提示说,此时节,广大高考考生和考生家长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调整交通出行方案,如遇到高温天气,最好提前做好防暑降温准备工作。可多吃一些清热利湿的食物,比如苦瓜、冬瓜、桃、草莓、西红柿、黄瓜等。 天气炎热,人体易大量排汗,如果得不到及时补充,很容易导致倦怠疲劳、精神不振。因此,此时节要注意多喝水。需要注意的是,当人体大量出汗后,不要立刻喝过量的白开水或糖水,可喝些果汁、糖盐水或有补充电解质作用的功能饮料,以防止血钾过分降低。 国内“减压”报道集装箱:高考减压各有妙招 “我很棒!”、“我又做了一道题!”、“我能顺利通过考试!”……今天上午,北航附中的阶梯教室内坐满了高三级部的近200名考生,级部主任谭老师为考生支招:不妨用心理暗示方法给自己减压。 随着高考临近,形式各异的减压方式频现于媒体报端。那么,全国各地的高考心理减压都有哪些特点?出现这些方式的原因何在? 统计发现,相关报道中,心理咨询讲座占绝对主流,25个省份的媒体均有报道;河北与山东的减压方式最为多样,“送红包”、放孔明灯、跳减压操等颇为吸引眼球;最“雷人”的方法当属陕西省长武县中学的“撕书减压”。 25个省份的媒体均刊发了当地为考生开设心理讲座的报道,类似于“好心态迎高考”的心理辅导讲座占各地高考减压方式的绝对主流。 分析:安定医院心理学博士崔永华认为,心理减压要真正起到作用,需要针对考生个人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辅导。之所以各省市均采用心理讲座进行减压辅导,就是因为讲座中可以涉及不同考生的不同方法,考生可在诸多的方法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款。 6月3日,新华社刊发的陕西长武县中学“撕书减压”消息引发围观,报道称,该校6名高三学生因为撕书被阻止而围殴一名老师,目前公安机关已经展开调查。类似的情况又出现在广州,据光明网报道,6月4日上午,广州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初三学生将废弃试卷扔出教室,以释放压力。 分析:崔永华认为,考生可以通过很多形式排出压力,撕书最不明智,作为学生,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破坏学习材料。同时,这一现象也值得学校、家长及社会反思,巨大的高考压力已经导致个别学生产生心理疾病,需要进行心理干预。 6月4日,《长沙晚报》报道称,湖南长沙市一中日前专程请来了湖南交响乐团,给高三年级的学生送上一场“减压”音乐会。此举被网友称为最为“高大上”的减压活动。 分析:崔永华认为,听音乐是众多心理减压方式中的一种,学生可以通过听音乐放松神经,舒缓情绪,但是这也因人而异,对于比较喜欢安静的考生而言,音乐减压比较有效果。 5月26日,中新网报道称,云南昆明盲哑学校的学生走进昆明一中,用他们励志的演出为高三学子们加油鼓劲,放松减压。 分析:崔永华认为,用这样励志的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同学们鼓起学习的斗志,在心里树立一个比较励志的信念,这种激励方式会给一些学生增加动力。 6月3日,中国网报道称,河北衡水二中,在高考前为每位备战高考的高三学生发放两张5元崭新连号人民币留做纪念。6月4日,央视新闻报道称,河北衡水二中4000多名高三师生“喊楼”减压:二中必胜!我们第一!我相信我有实力,我也可以逆袭! 分析:崔永华认为,“送钱”的方式看似很实惠,但并不能起到减压的作用,校方如此做法并不科学,不能提倡。 武文娟 张丽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