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都是为了祖国建设,他,从印尼归国,她,从上海过来 认识4个月闪婚,自那天起54年恩爱不渝 在管城区陇海马路办事处陇一社区,有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说美丽,是因为爱情绚烂,说动人,是因为很难得。今年76岁的查满金和大她10岁的张尧钦幸福的生活在陇东小区,一个旧的家属院。10年前,张尧钦因为脑梗身体不方便,一直卧床到现在,一直是査满金在照顾。也许你会觉得生活在旧的家属院,又要照顾病人,怎么会幸福,但你只要看到了査满金的笑容,你就会觉得她是个很幸福的女人。 “他一表人才,我很喜欢” 见两位老人那天,淅淅沥沥下着小雨,我到了陇东小区,这个小区是原来国营汽车制造厂的家属院,到了老人家里,见到了査满金,已经76岁的她看上去很精神,根本不像经常照顾病人的状态,家里的东西归置得井井有条,玻璃都擦得很亮,家里没有异味,不像是家里长期有病人的环境。 査满金很热情,不停地让座,坐下来后,开始讲起了他们的故事。 “可以说我们是闪婚吧,我们认识4个月就结婚了。”査满金说起他们的故事,总是微笑着,又说没什么说的,都是很平淡的小事情。 原来,张尧钦4岁就随父母去了印尼,1954年,当时25岁的张尧钦不顾家人的反对,执意要回国支持祖国建设,就回来了。当时印尼归国的华侨都是有技术的,张尧钦和他们一起,分配工作的时候,还说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工作。 就这样,张尧钦被分到了许昌汽修厂工作,之后又到河南交通厅下属的一个家属连工作。 査满金是上海人,1958年,当时招工来到了开封,1年后,就到了郑州汽车制造厂上班。1960年,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张尧钦。 “当时,朋友给我看张尧钦的照片,我一看,这个小伙真俊,头发梳得很光,打领带,很精神,就很喜欢。”査满金说,两个人工作单位离得很近,看了照片后,两人就经常见面,张尧钦经常骑车载着她到处转。 “我就是看他对我很好,人也好,又长得一表人才。”当时介绍时,朋友还说他是归国华侨,但那会儿,査满金对华侨并没有概念,就觉得人好就行。 “他不是个浪漫的人” 就这样,1960年,认识4个月的恋人结婚了。 由于双方父母都不在国内,两人的小日子过得很简单。每天就是上班下班,晚上了还会出去散散步,跳跳舞。 一次,他们在碧沙岗公园散步,有人在跳交谊舞,张尧钦不爱跳舞,就让査满金去跳。“他总是说,我在这等你,你去跳啊。”査满金总说,他们家老张不是个浪漫的人,也没有做过浪漫的事,但这件小事足以证明了信任。 有了孩子后,日子过得开始乱,两人都要上班,还有3个孩子,也没有人照看。当时,他们只有给朋友一些钱,让朋友帮忙带,他们的儿子和大女儿都被朋友带过,只有小女儿是跟着老人长大的。 査满金说起她口里的老张时,总是笑着的,“他对我很好,我父母还有我妹妹来我们家住过几个月,走的时候,老张还不让走,总说,再住再住。人家女的总是说过生日,让老公买礼物,我从来没问过,老张总是说,你想买什么买什么,钱你都拿着呢,想买什么就去买。” “我做错事情的时候,老张也总是说,下次注意,这么多年来,我们从没吵过架。”査满金一口气说了好多张尧钦的好,说这辈子找对象算是找对人了。这些好是小事情,也一定是最真实的,这就是最简单的幸福。 “老公是我的,我不能遗弃他,我要照顾好他” 两位老人有3个孩子,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如今,两个女儿都嫁去了日本,儿子在身边,也总是时常来照顾老人,女儿一年也总回来一两次。 10年前,两位老人到日本看女儿,正在吃饭的时候,张尧钦的嘴歪了,后来诊断脑梗塞,就一病不起了。10年来,査满金一直陪在他身边,照顾他。 “我经常跟老张说, 你看咱俩现在多幸福,一大早别人都上班走了,多辛苦,也不过一个月2000多元钱,现在咱俩什么都不用做,还按月领工资,多好。”査满金说,尽管老张生病了,但她依然感觉很满足,很幸福。 “老公是我的,我不能遗弃他,我要照顾好他。”现在,每天早起,査满金会先给张尧钦整理口腔,因为口里有痰,然后会给他做银耳莲子粥,给他翻翻身,照顾好他后,査满金才会去吃饭。 吃完早饭,査满金会看会儿《郑州晚报》,她说,这是管城区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特别给他们订的,她每天上午都要看报纸,读一些新闻给老张听。中午,她会给老伴冲牛奶燕麦,午饭后,她会把老伴扶到轮椅上,看会儿电视,中午1点钟,睡午觉。晚上,她会做鸡汤香菇面,自己擀的,细细的,喂张尧钦吃一碗。 他们的幸福很简单,也很难得。像张尧钦这样的归国华侨会不会得到政府的关注,记者咨询了管城区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主任陈静,陈静说,管城区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一直以来积极为辖区归侨侨眷服务,坚持对贫困归侨侨眷进行慰问帮扶,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除了固定的慰问帮扶以外,还积极进行各项爱侨护侨工作,对全区归侨侨眷登记造册、定期开展侨法宣传、编纂《外事侨务ABC》一书,发放到辖区归侨侨眷手中。 郑州晚报记者 鲁慧 文/图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