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支持郑州报业集团做强做大 打造郑州2/2014-06/06/A06/20140606A06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二砂”文艺猜想:“798”还是“东郊记忆”?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留下郑州“工业文明”的印记
让“郑州制造”成为国人的共同记忆
“二砂”文艺猜想:“798”还是“东郊记忆”?
古老的机器设备与时尚的艺术中心相映相衬。
古老的厂区又开始萌发艺术的新绿。
已经开业的二砂艺术中心的图片展吸引了不少艺术爱好者。

留下郑州“工业文明”的印记

让“郑州制造”成为国人的共同记忆

工厂可以没落,生活可以改变,记忆却从未远离。“二砂”,已经成为整个郑州的记忆。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工业逐步移出城区,郑州核心区内的大工厂已经成为历史,占地800余亩的“二砂”已经成为郑州工业发展的最后的历史遗存。

近日,郑州市政府印发《郑州市2014年服务业发展工作实施方案》,里面明确提出,“支持郑州报业集团等发展壮大,研究利用老工业厂房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政策和实施办法,重点推进白鸽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促进我市以创意设计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二砂”将牵手郑州报业集团,实现从没落的工厂向工业遗址创业产业园的华丽转身,立意为“郑州制造”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也将凤凰涅槃,成为郑州新的文化名片,郑州人的“会客厅”。

郑州晚报记者 辛晓青/文

马健/图

“二砂”记忆

“二砂”位于郑州市中原中路、华山路交叉口向南300米处,是郑州一个极其重要的地标建筑。最近风靡坊间的郑州神曲中“四厂走一走,二砂转一转”的“二砂”就是指这附近的区域,足以看得出“二砂”作为一个重要地标在这座城市的地位。无论后来工厂几度变更,郑州人嘴里的“二砂”已经成为一个符号,更成为郑州工业发展的记忆。

厂区内精心设计的厂房、讲究的立面处理、厂房之间相连的架空廊桥等,处处彰显出上世纪原东德工业建筑的风格;设计精细、保存完好、至今仍在使用的27号厂房,使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单层弧形锯齿式屋顶,建筑风格特色明显,占地上百亩,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是二砂最大的厂房,在国内也是不多见的,被列入郑州市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

“一五”之初,国家就决定上马大型砂轮厂,1953年5月在武汉成立筹备处,数月后,因为巩县(现巩义市)大储量的砂轮原料铝矾土矿,将筹备处吸引到了郑州市敦睦路56号。

当时技术基础薄弱,不具备自主建设大型砂轮厂的条件,所以“二砂”由当时的民主德国(简称东德)援建。这个厂投资规模巨大,而且不属于当时著名的“156项苏联援助项目”,被戏称为“第157个项目”。起初叫4057厂,后来才被机械工业部定为中国“第二砂轮厂”。

上个世纪一个相当长的阶段内,“二砂”占据了郑州乃至河南多项第一。它是国家在郑州投资最多的项目,投资额1.5亿元,几乎相当于5个国棉厂的总投资;厂区面积最大,1平方公里见方;有最高的烟囱,达64米。其实不光在郑州,在全国也“很牛”,它是全国最大的砂轮厂,也是全世界第二大砂轮厂。

郑州需要“二砂”

就像半个世纪前的中国工业发展需要“牙齿”砂轮一样,就像50年前的郑州工业需要砂轮厂、棉纺厂支撑大工业格局一样,今天的郑州,依然需要“二砂”。

“二砂是我们一家三口衣食住行的依靠。”对于老李、老张、老赵等万余名二砂老职工来说,二砂是他们的生活,是他们的家园。“说起二砂和国棉厂,郑州人很骄傲。”对于郑州人来说,二砂是我们挺身的背景和资本。而对于整个郑州来说,那渐渐远去的大工业时代,二砂就是郑州工业曾经辉煌的最佳注脚,和最后的遗存。

“工业遗产的重要性基于两个主要价值。其一是,作为人类社会变革时期的工作领域和日常生活的见证。另一价值是作为一个文献档案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在这个阶段是怎样工作和生活的。对这些优秀工业遗迹进行妥善地保护利用,让郑州工业化经历得以保存,未来,对很多市民来说,工业世界简直遥远得如同任何一个历史时期。二砂留下了极具规模的工业遗迹。厂房、仓库等丰富的工业建筑,水塔、锅炉、皮带长廊等独具特色的工业构筑物,整体保存良好,便于改造设计和再利用,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优良资源。”慕名而来为厂房拍照的艺术家姜山对记者说。

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二砂”作为郑州市四五十年代老工业基地的历史也迫切需要保护和开发,对于中原经济区建设规划中“华夏历史文明重要传承区”的定位和要求,郑州也需要借助区域优势,能够真正把传统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很好地结合起来,利用“二砂”提升郑州文化产业。

让“郑州制造”成为国人的共同记忆

如今的“二砂”里,落锁的厂房四周荒草丛生,包括铁路、烟囱、阅报栏、管道、机床、火车头,废弃的车床、裸露在外面的管道等,静静等待着重生。

“二砂”于61年前诞生,新世纪更名为“白鸽集团”,今天,借助于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机遇,与郑州报业集团牵手,“二砂”将蜕变为郑州首个文化创意产业园。

作为郑州工业发展的最后历史遗迹,郑州市计划将其打造“郑州制造”文化创意园,充分利用旧厂房及仓库改造,体现历史与现代的激情碰撞,建筑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完美融合。让郑州经济有亮点、文化有痕迹,让郑州城市发展不留遗憾。文化创意产业园定位为工业遗迹创意园,使此园区兼备创造、旅游、休闲、艺术展示等多项功能,为郑州树立厚重的现代工业文化形象。

拟建立在二砂厂房基础上的“郑州制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则是具有独立主题和城市改造特质的城市客厅类休闲场所,即具备文化创意产业类的各类产品的孵化功能,也具备类似北京“798艺术区”和成都“东郊记忆”音乐公园的休闲旅游功能。

据了解,“郑州制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前期将邀请国际国内知名的规划设计机构进行高品质的规划和定位,借鉴其他城市成功做法的基础上,打造一个宽松但有明确主题,突出市民参与性,集文化产业的发展、创新、演出、休闲、购物、消费为一体的公园式园区,成为郑州新的城市会客厅。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75304 2014-06-06 00:00:00 五 “二砂”文艺猜想:“798”还是“东郊记忆”?KeywordPh留下郑州“工业文明”的印记
让“郑州制造”成为国人的共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