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06版: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考察讲话精神 加2/2014-06/11/AA06/20140611AA06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坚定信心抓机遇 借势而为扩成果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坚定信心抓机遇 借势而为扩成果
——我市新型城镇化步入成效显现群众受益新阶段
新郑常刘中心社区,已完全没有了农村的旧模样。郑州晚报记者 马健 图

□郑州报业集团记者 孙娟

新型城镇化推进郑州务实发展

随着新型城镇化各项工作健康有序推进,一大批急需的道路工程、市政设施工程落地建设,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新型城镇化逐渐得到了上级肯定、外界好评和群众认可。

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产业集聚发展,增强了全市上下对未来的预期,不仅适应了市民过上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和时代需求,而且坚持群众路线,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有效地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还促使郑州出现了一支真心为民、扎实工作、敢于担当、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

以城镇建设为重点,以农村为切入点,“人口转移型”与“结构转移型”相结合的郑州特色新型城镇化,掀起了百舸争流、超越发展的新浪潮。

随后的市委十届三次全会,成为谋划和推进我市未来数年发展的工作部署会,新型城镇化引领,成为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大主体”工作之首。

不辱使命挑大梁,敢于担当走前头。

市委市政府一声号令,迅速转化为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的坚实行动。

责任在肩,各县(市)区争先担当;目标明确,各部门竞相超越。

中牟县立足自身现实基础条件和未来发展,坚持“规划先行、政策引领,产业为基、就业为本、群众自愿、有序推进”,以城乡路网为先导,突出老城改造、新区开发、产业集聚区发展、社区建设和新市镇改造,构建全域城镇化的都市型生态田园城市。

随后,全域城镇化,在各个县市区蓬勃推开。

如今,全市上下已重点把握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三个根本性问题:树牢一个理念,即坚持“一个主体两个载体”的“三位一体”城乡统筹发展理念;完善一个思路,即坚持“中心城市带动、县城组团发展、产业集聚区支撑、统筹社区建设”的工作思路;遵循两个原则,即坚持城镇化不“化”出界、不“化”出事,即严格按照规划实施,不超出规划范围;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保障群众“四个权益”(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农村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农民集体收益分配权、社区房屋所有权),充分尊重群众意愿。

与此同时,我市形成了一个“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空间布局规划、一个三年行动计划、一个实施导则、一套政策支持体系、一个领导组织体系的“五个一”新型城镇化工作推进体系。

在推进工作方式方法上,市委、市政府先后十余次召开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现场观摩会,十余次新型城镇化建设督查讲评会,通过典型带动、现场督导,带动全市上下掀起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热潮。

至此,郑州探索的符合实际的特色新型城镇化之路理念、思路日趋清晰,体系更完善,路径更科学,形成自己的特色发展路子。

这些科学发展的理念已成为我们健康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特色和核心,符合郑州发展实际,符合群众利益,成为郑州今后必须持续并不断完善提升的一条正确路子。

郑州新型城镇化理念契合中央精神

去年,中央相继召开了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确定了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大的方向和原则。

仔细梳理中央精神和我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理念思路和工作部署,可以看到,我市的新型城镇化推进理念、思路和方式发与中央精神完全契合。

在空间布局要求上与中央精神契合:

我市确立的“一主三区四组团36个产业集聚区27个新市镇182个新型农村社区56个历史文化风貌特色村”的都市区空间布局,核心是按照“中心城市带动、县城组团发展、产业集聚区支撑、统筹社区建设”的思路,推进以产业集聚区为支撑的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新型城镇化,这与中央提出的“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城镇化布局是一致的。

指导思想和建设基本原则与中央精神契合:

中央强调要“遵循规律、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我们坚持“一个主题两个载体”的“三位一体”统筹城乡发展理念,一方面,突出中心城区和县城组团发展,加快城市功能提升、基础设施完善和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合村并城,目的就是为提升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和吸纳承载能力,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更好地解决进城农民市民化问题。另一方面,依托城镇和产业集聚区以及原有产业基础布局新兴农村社区,使其成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载体,让农民享受到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就业环境,实现就地城镇化转换。“一个主体两个载体”的“三位一体”统筹城乡发展理念核心,就是要统筹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有序市民化转移和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转换两大核心问题,体现了以人文本、以人为核心的指导思想。

推进方式方法与中央精神契合:

中央强调“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坚持自愿、分类、有序”。我们坚持“突出群众主体、维护四个权益”,优先推进城区、镇区、产业集聚区规划区及周边3公里区域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和合村并城,优先推进煤矿塌陷区和贫困山区易地社区建设,优先推进生态廊道、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涉及村庄合村并城、合村并点,优先推进历史文化特色村改造升级。对规划区内新建社区通过同步推进“双改”解决当地农民市民化转移,有稳定就业的进城务工人员实施了以社保和住房为基础条件的户籍迁入政策,并探索实施了以就业为核心、以依附于就业的“五险一金”规范缴纳和自由转移为基础,以住房、教育等城镇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为重点的制度创新,使进城务工人员享受到市民化待遇。这些举措充分体现了“自愿、分类、有序”的原则。

在土地利用总体要求上与中央精神契合:

中央强调“要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结合化解产能过剩、环境治理、存量土地再开发、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新型城镇化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走集聚集约节约内涵式发展之路,通过优化空间布局结构,实现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与发展的内在统一。我们提出的“凡是有建筑的地方都是现代化新型社区、产业集聚区和城镇,没有建筑的地方都是生态廊道和高标准农田”的构想也集中体现了“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特点和要求。

我们有理由相信,符合中央精神的郑州新型城镇化建设前景光明,只要全市上下深入牢牢把握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内在规律,郑州必将会呈现出一幅城乡统筹、生态宜居、环境优美、就业充分、功能配套、社会和谐的崭新画面,发展的潜力和优势会更加凸显,跨越发展的势头会更加强劲。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76239 2014-06-11 00:00:00 三 坚定信心抓机遇 借势而为扩成果KeywordPh——我市新型城镇化步入成效显现群众受益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