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型系列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泓清水向北流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一泓清水向北流
2013年8月1日,郑州,俯拍南水北调工程。

循着南来之水即将流淌的轨迹,我们一路北上,从绿柳才黄半未匀的初春走到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暮春,从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走到了北京团城湖。

南水北调构思于20世纪50年代,1952年,毛泽东同志在视察黄河时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此后,南水北调被列入了国家计划。

彼时,丹江口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1958年,湖北、河南两省所属的襄阳、荆州、南阳3个地区17个县的10余万民工挑着干粮,带着简陋的工具,汇集到丹江口工地。这10万大军,要用扁担、筐子、小木船,运载着黏土、砂石,把汉江截流。建起了一座如磐石一样坚固的大坝,拦截着奔流不息的汉江、丹江之水,蓄水成为了“亚洲第一大人工湖”——丹江口水库。

自此,横跨半个多世纪的宏伟工程序幕渐启。

形成“四横三纵”

水资源配置总体布局

1959年,《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要点报告》初步制定了南水北调工程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向北方引水的规划格局。中线工程从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再视发展需要从长江干流引水。

南水北调总体布局设计为三条调水线路:东线、中线、西线。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最终形成“四横三纵”的水资源配置总体布局,达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目标。

东线工程

从长江下游引水,基本沿京杭运河逐级提水北送,向黄淮海平原东部供水,输水口起于长江下游的苏州,全线穿越江苏、安徽、山东和河北省抵达天津市。

西线工程

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入“黄河上游”,以解决黄河上、中游的青海、甘肃、宁夏等省份的用水问题。

中线工程

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自流到北京颐和园的团城湖。

中线连通

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

群山环绕中,丹江口水面碧波千顷,水天一色,游艇渔舟荡漾在绿波之上,人绕水转,山随人移,人如画中行,山似水上漂。

丹江口水库由丹江和汉江交汇而成,85%的水量来自汉江,15%来源于丹江。

水库水面最宽处东西宽20多千米;最窄处两岸夹峙不足300米;库区水位最深处在湖北省丹江口市与河南省淅川县之间台子下的省界江心,深达80余米。

汉江和丹江均发源于陕西西南部的秦岭山区,丹江是汉江的最大支流,一路千回百转,穿峡谷,越险滩,流经陕豫鄂,在丹江口市与汉江交汇。

历史上的汉江水患频发,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发出“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的慨叹。

2005年9月,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开工,历经8年建设,“长”高了近15米,从162米加高至176.6米,水库正常蓄水位将从157米提高至170米,库容将从174.5亿立方米增加到290.5亿立方米,水域面积将达1022.75平方公里。

南水北调中线干渠设计为全线基本自流,中线干渠从丹江口水库开始,沿伏牛山和太行山山前平原逶迤北上,沟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终将一泓清水送到京津地区。

丹江口大坝加高后,不仅可基本满足受水区需调水量的要求,还可使汉江中下游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解除了两岸数十万人洪水威胁。

数说

中线工程输水干渠全长1277公里,向天津输水干渠长154公里。中线一期工程年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最终将达到每年130亿立方米,将缓解豫冀津京等北方地区1亿多人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危机。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76582 2014-06-12 00:00:00 四 一泓清水向北流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