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06版:荥阳播报记忆 上一版3  4下一版
麦的记忆
T动力真实力
新K5点燃驾驭激情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麦的记忆

的记忆

编者按 每年6月收麦时节,农民在田间辛苦劳作的同时,也享受着收获的喜悦。现在,从用镰刀割麦慢慢进步到使用大型收割机,麦收时间大大缩短,人们也不再忍受割麦之苦。不过在荥阳市的一些山区,由于地理位置、地形等条件的制约,人们仍然重复着用镰刀割麦的轮回。日前,记者走访荥阳,倾听4位不同年龄段村民的麦收记忆。

卖粮食的钱,攒着给儿子结婚用

讲述人:赵美荣 65岁 荥阳市索河办土桥沟村村民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割麦时节,全家老小齐出动,备足镰刀、磨石、茶水、毛巾。麦田内人群涌动,只有沙沙作响的割麦声。捆麦、拉麦、背麦、晾晒、翻滚,动作像是机器一般熟练。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出现了小型收割机拖拉机,进一步改善群众体力劳动。收割机割倒,农民投进拖拉机,一边是麦子,一边是麦糠,装进粮仓,又省力又省时。

赵美荣说:“之前全是手工割麦,真是体力活,我14岁下学,跟着大人去地里干活,每年到了割麦的时候很开心,卖了粮食就有钱了。2003年收麦,我儿子马上要结婚,为了办个体面一点的婚礼,全家人都期盼着收成会好点,多卖些钱,存着给孩子结婚用。”

赵美荣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大型收割机问世,播种机出现在田间地头,谈笑风声,几分钟一亩麦田从收割机中滚流出来,装仓、上磅、装车,百元大钞装进腰包。科技的进步,让农民省了不少力,而且现在每亩地的收成也比之前高很多。 荥阳播报 任琳

旧时割麦场景回忆

讲述人:李长更 70岁 上街区峡窝石嘴村村民

小时候割麦子都是用镰刀,人手一点点割的,然后扎上靶子,用牛车拉到村里麦场上晾晒,经过太阳晒过后,用自制的石磙把绳子套好,然后再将绳子套在牛身上,驱赶牛碾压麦穗,来来回回十几趟,然后再将麦穗翻过来又碾一遍。收麦时最怕下雨,弄不好麦子霉掉,而且耽误时间干不成活。

后来有了脱粒机,就不用牛了,村里人轮流排序使用,一干就是一天一夜,不能耽误时间,别家还等着用。这样起早贪黑,要干上一个多月才能过完麦收,但紧跟着秋种又到了,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现在收割机一天收完,剩下很长时间可以休息,就等着时节到准备秋种。 上街播报 李显文

收麦子

我们还在用镰刀

讲述人:吴亮 47岁 荥阳市环翠峪景区村民

在位于荥阳市西南环翠峪的一个村落,记者见到一捆捆的麦子垛得高高的,像一个个小山丘。田间还有农民在弯腰割麦子,手里的镰刀一起一落就是一大把,放下后继续割,汗水不时滴在土地上。

记者见到他们用割下的麦子挽成结扣,把麦子捆成一个个小捆。从地里背回家里,垛在场院里。据当地农民介绍,这里土地并不肥沃,产量不高,并且田地不成片,路也不好,收割机进不到田地里,只能自己用镰刀割。正在岳父家帮忙收麦的吴亮说:“我们就起床开始收割了,那会儿不太热。”他还说,麦子熟透不及时收割,粮食就会散落在地里,天若下雨收回来的麦子就不好了。

荥阳播报 张浩芳

收麦场

孩子们的游乐园

讲述人:崔光斌 47岁 上街区峡窝石嘴村村民

大人们在忙着割麦,孩子们却玩得不亦乐乎。收麦场是孩子们最喜欢玩耍的地方,在麦堆后面捉迷藏,用麦秸秆编织手环、麦子、草鞋等作为玩具。晚上还可以一起乘凉聊天讲故事,捉萤火虫。现在收割机一天就可以把整个村子的麦子都收完,我们只需要提供袋子来装,然后运回家。不再受很大的苦,就能收割完毕。但也少了儿时的好多乐趣。没有了麦场,也没有了捉萤火虫的孩子们。 上街播报 李显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77086 2014-06-13 00:00:00 五 麦的记忆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