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Y04版:荥阳播报荥事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在现代化农业的大背景下,小麦亩产上千斤再正常不过。如果一块水浇地的小麦亩产只有100多斤,这个您相信吗?别不信,这事儿还真发生在荥阳市乔楼镇陈沟村竹园组村民王春林等人的身上。 郑州晚报记者 姚辉常 文/图 麦穗比相邻地块短一截 6月11日,接到线索的记者来到荥阳市乔楼镇陈沟村竹园组时,这里的小麦已收割完毕。 记者随机从王春林家的麦穗堆里拿出两个长度正常的麦穗,与陈沟村另一村民组的麦穗进行比较。两家麦穗长度的差别非常明显,几乎相差一半(如图),重量相差2/3。 “今年得外出买吃的了。”在王春林家的麦穗堆旁边,村民朱女士望着记者手中的麦穗感叹说,一亩地的产量也就100多斤。 王春林告诉记者,自己今年共种植小麦4亩多地,收获小麦4袋多,“估计有400多斤。”据了解,像王春林和朱女士这种情况的家庭共有30多家,涉及百余亩农田。 水井缺电 水浇地变“望天收” 为什么同时播种的小麦,亩产量却有着天壤之别呢?王春林等人的一番话揭开了“谜底”。“2012年打好的水井,至今没有接上电源,地咋浇?”王春林的声音明显高了一些,“当时,相邻村民组的小麦都浇水了,我们这边水井电源一直没装好,导致小麦在抽穗时因干旱缺水而无法正常生长。但水井啥时能通电,我们也去乡里和其他部门都问过,他们一直都说让等等。”王春林说,这一等,就是两三年,至今无音讯。 在现场的朱女士也生气地说,不通电就没有办法抽水浇地,水浇地就变成了“望天收”。如果能够在小麦抽穗时浇上一水,产量也不会低这么多。 村民热盼水井电源快接通 不能浇水,粮田只能望天收,这让完全依靠田地过活的农民非常绝望,他们热切盼望有关部门能把好事做好,让已经闲置了两年的水井接通电源,发挥用途。 “我们希望这水浇地能够变成真的!”王春林说,水浇地能够保证了,他们的口粮也就不成问题了。 顺着水井房上写着的“河南水利”字样等信息,记者来到荥阳市水务局。该局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说,竹园组水井不是他们打的。 水井纪念碑上写着协作单位“荥阳市国土资源局”,记者又到荥阳市国土资源局,该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只要通上电,水井就可以正常使用。“但这需要其他部门协调接通电源。”这名工作人员说。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