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04版: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考察讲话精神 加2/2014-06/13/AA04/20140613AA04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产业集聚
让郑州登上国际大舞台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产业集聚
让郑州登上国际大舞台
保税物流中心正在装卸的国际物流集装箱
汽车电子产品生产线检测车间

产业集聚

让郑州登上国际大舞台

让我们再将目光收回到2014年5月,中牟县官渡镇的青年林小平从深圳回到家乡,成为日产汽车的一名钣金工,而他的妻子小红,也随着他归来,在另外一家企业内成为仓库理货员。

“没想到家门口发展这么快,工资比深圳低了点,但是心里有着落了,感觉也能想后半辈子的事了。”

5年来,郑州市仅在产业集聚区内就新增就业岗位75万个,带动了一大批农业人口实现就地城镇化。

依托县城和镇区,依托原有产业布局和产业基础,增长规划建设的产业集聚区和专业园区,成为农民就近就业和自主创业的载体、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产业转移的载体、城市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的载体。

过去“村村点火、户户冒烟”,而今通过企业集中布局、集聚发展,实现了基础设施的低成本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的共建共享、供销市场的培育形成、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科技信息的互通互享,从而降低企业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产业集聚优势。

是产业定位的精准,是大企业的号召力,更是历史的机遇,让郑州航空港及郑州的15个产业集聚区,成为众多大企业内迁和外出务工人员回归的寻梦之地。

郑州报业集团记者 辛晓青 赵柳影 实习生 王丹桂/文

郑州报业集团记者 马健/图

“无中生有”,产业新城

从京港澳高速下高速到航海路开始,3分钟就进入了郑州国际物流产业园内。

张继功带着记者,开着车在园区内“闲逛”,“这里地已经平了,你看在打桩,厂房马上就动工。”“那边是德邦,他们进来运行一年多,货量上得很快,现在车都停不下了”。

没有目的地行走,让人产生一种恍惚,远处是绿油油的麦田,道路畅通宽敞,厂房鳞次栉比,工地的围挡上,是围挡内即将建设的楼群的效果图,这里分明是陡然生出的一座产业新城。

虽然是一天中最闲的正午时分,在德邦货仓里,依然有几十个理货员开着电叉车在大量的货堆中间穿梭,“现在公司有员工1000多人吧,一半是当地人”。

不仅仅是以德邦为代表的企业们开心,当地农民陈明礼也在家门口找到了城市的感觉,“俺家孩儿在园区里上班,我就在这里修路,你看看,不用出去打工了,家门口过一年两年都变成大城市了”。

在国际物流产业园内,就有几万的本地人口,未来,这里就是一座城市。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已经签约,与北师大基础教育实验学校达成了合作意向,邮政、金融、消防……城里有的这里都有,甚至,园区内一条水面宽40米生态绿化100米的蜿蜒河流正在开挖。

郑州国际物流园区,不仅仅瞄准了千亿级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千亿级现代物流产业基地的“双千亿”发展未来,更是一座产城融合的新城。

其实,产业集聚区首先是一个地域的概念,虽然郑州15个产业集聚区从4.6平方公里到415平方公里不等,却基本上都是在主城区以外的“毛地”上凭空“生长”而出。

“产业集聚区的效益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上,更是对城市发展的有利补充,集聚区对人口的吸引效率巨大,企业进来为税收做贡献,也吸引人来就业,有产业了基础设施跟随产业同步跟进。有人来了,反过来需要消费,促进三产发展,包括房地产、配套服务等,逐步也把人从中心城市分流出来了。”河南产业集聚区网首席顾问杨建国认为,产业集聚区的效益在这个方面体现明显,“郑州市提出一个载体三个体系,新型城镇化,就是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

主业拉动,选商招商

“是不是又一轮‘圈地运动’?产业定位不明确会不会‘一哄而上’?”作为一个深入钻入产业集聚区的“招商红娘”,杨建国坦言,虽然产业集聚区发展迅猛,对全省全市的经济拉动效益明显,但是质疑声从未停止过。

很多人担心,将地圈起来了,却无商入驻,杨建国说,这种担心前几年在省内其他地方确实存在,但是这两年来郑州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有力反证了这一担忧。

没有地方了,有的企业想来,我们确实要挑,张继功说,物流园区定位为汽车装备制造和国际物流,是基于四周便利的高速出入和周边产业的,正是因为定位精准,企业招商非常顺利,发展才3年多,已经几乎“满园”,甚至拒绝了国内一些知名大企业的进驻。

中牟汽车产业集聚区引入了郑州日产、海马商务等4家整车生产企业,激活了60多家零部件等配套企业。

过去招商,都是一个大会上千的企业,只要是企业参加就都欢迎。“现在看河南尤其是郑州的招商活动,规模越来越小,目标越来越精准,效率效果都是空前的。”杨建国说。

在产业集聚区发展之初,郑州市发改委牵头就对每个产业集聚区进行了明确的产业定位,王琳说:“我们经过了长时间的调研做了规划,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禀赋确定,这几年基本没有变过。”

“过去是只要大企业,都要,现在不符合我们定位的,真不要。”张继功说。

“产业集聚区发展到现在,就算是符合定位的大企业,也要看看你是不是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带动力、资源整合力的‘三力’企业,如果不是,不要。”航空港区商务局的工作人员说。

遵循着“五规合一”、“四集一转”、“产城互动、融合发展”的思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招商引资的主平台、转移就业的主渠道、改革创新的示范区。

“临空经济”翱翔蓝天,郑欧班列奔驰“丝路”、“买全球卖全球”的E贸易用网线撬动世界。这些,都是集聚的力量。

产业集聚,让郑州嵌入世界的产业链,走上国际的大舞台!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77166 2014-06-13 00:00:00 五 产业集聚 <BR/>让郑州登上国际大舞台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