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0版:桑巴风情 上一版3  4下一版
“鹰”帮“鸡”忙
和阅读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门线技术”平息争吵
“鹰”帮“鸡”忙

当本泽马认为自己打进了法国队第二个进球后,他先是开心地做了个庆祝动作。不过,随后他的表情变得有些迟疑,因为他也不知道这个球到底进没进。就在本泽马迟疑的那一刻,主裁判的手表收到了“GOAL”的信号,意思是:进球有效。1秒钟后,裁判给出了进球有效的手势。这一刻,本泽马才放心地和队友庆祝起来。“鹰眼”帮了“雄鸡”的忙。

此时,本泽马的笑容大概会让兰帕德默默流泪:为什么我没有赶上这样的好时候?要不然,上届世界杯英格兰队也许不用早早回家了呀?晚报特派记者 郭韬略 巴西报道

门线疑案留伤痛

在历史长河中,各种赛事门线悬案乃至冤案,层出不穷。

●1966世纪悬案

那一年的世界杯,在英德决赛中,赫斯特在加时赛中的进球弹横梁砸下,苏联边裁认定进球有效,但球是否越过了门线,至今也无准确的定论。

●1986世界杯疑案

小组赛中,巴西1∶0击败了西班牙。那是比赛进行到下半场时,米歇尔禁区外凌空抽射,皮球打在横梁弹地飞出,慢镜头显示皮球已经越过门线,但是主裁判却判罚了角球。心态失衡的西班牙最终输给巴西。

●2010世界杯冤案

还是英德大战,在1/8决赛中,德国4∶1击败英格兰。不过,比赛的转折是因为一个糟糕的误判。第38分钟,兰帕德禁区外抽射,皮球打在横梁上反弹在地,弹了两次后被德国队守门员诺伊尔拿住,主裁判乌拉圭人拉里昂达和助理裁判拒绝判进球有效,但此后的慢镜头回放显示,球已整体过了球门线。

这个进球的确有效

这个可能有争议的进球发生在第48分钟,卡巴耶右路送出精准传中,本泽马禁区内左脚凌空垫射,皮球打在右侧立柱内侧弹下。这个球本来没有进,但在皮球弹向门将巴拉达雷斯时,巴拉达雷斯慌乱中将球碰了一下,然后迅速将球从球门里捞出,若无其事地准备恢复比赛,但巴西籍裁判里基示意皮球已经越过门线。

裁判的这个判罚让洪都拉斯主帅路易斯·苏亚雷斯不淡定了。他坚决地表示这个球肯定没有进,而且跃跃欲试,希望讨个说法。那么真相如何呢?随后,门线回放开始播放“答案”,本泽马的射门在击中立柱瞬间的确没有进,可是洪都拉斯门将的扑救却酿下乌龙,皮球居然被挡入了球门。于是,最终这个进球被判定有效,只是算为洪都拉斯门将巴拉达雷斯的乌龙球。

智利人先被撞了腰

在本届世界杯上,“高卢雄鸡”法国队不是第一个用到门线技术的球队。此前赢球的智利队才是第一个,不过他们比较倒霉,他们的那个射门没进。

13日小组赛首轮,智利对澳大利亚。比赛进行到下半场第62分钟,智利队的巴尔加斯获得单刀射门,球缓缓滚向球门,在门线上被澳大利亚队的威尔金森铲出。主裁判杜埃顿了一下,示意此球没进。智利队球员高举双手示意“这球进了”,澳大利亚球员反复摇着手说“没进”。

这个球到底进没进?主裁的手表没有动静,显然这个球没有进。不到一分钟,电视直播播出了门线技术的3D动画,球刚刚擦到了一点门线,威尔金森就已经将球铲出了。视频一放,一锤定音。

门线技术前景灿烂

说了半天,门线技术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技术呢?

为了避免类似南非世界杯上“兰帕德冤案”再次发生,国际足联在巴西世界杯上首次推广门线技术,俗称足球场上的“鹰眼”。除了在每个球门四周布置7台高清摄像机外,还会让主裁判佩戴上特制手表,只要进球,手表就会发出振动,提示主裁判进球有效。

巴西世界杯的全部12个球场都安装了14台摄像机——每个球门有7台摄像机瞄准它。这些摄像机每秒将录下500幅图片,然后由电脑对其加以分析。在足球越过球门线的一秒钟内,裁判佩戴的特殊手表就会振动,并闪现出“进球”的字样。这套技术由德国“球门监控”技术公司开发,已显露出很好的前景。设计者表示,“门线技术”已经进行了2400次测试,结果完全正确。

对抗“东道主”

欧洲只靠屌丝扛大旗

随着阿根廷2∶1战胜波黑,参加本届世界杯的6支南美球队已经全部亮相,不用再舟车劳顿、劳师远征的他们,在“家门口”显示出了极佳的状态,6支队伍4支获得了胜利,尤其是在和欧洲球队的4场对抗中,更是取得压倒性胜利,赢得其中三场。而欧洲阵营,仅仅只能靠瑞士这样的屌丝来挽回一些颜面。

补时绝杀,屌丝扛起欧洲大旗

比赛进入补时,整场比赛表现抢眼的瑞士队23号沙奇里,在中场拿球后赢得了很好的反击机会,但却突然放慢了节奏,将球停了下来。此举招致了瑞士球迷的嘘声:在他们看来,整场比赛占有明显优势的瑞士队,是不应该仅仅满足于一个平局的。

沙奇里此举在激怒了瑞士球迷的同时,却也麻痹了厄瓜多尔,他们是似乎得到了信号:对方已经无心再发起强攻。殊不知,这样慢吞吞的表现中其实包藏着祸心,瑞士在补时阶段绝杀厄瓜多尔。这场原本并不为人注意的“屌丝”之间的对决,最终成为了世界杯开赛以来最富戏剧性的一场。瑞士人拿到了3分,更重要的是,他们是首轮比赛中,欧洲球队和南美球队的直接对话中唯一的胜者,总算为欧洲球队挽回了一些颜面。

诡异赛程, 国际足联有意为之?

欧洲VS南美,历来是世界杯竞争的主旋律,迄今为止的所有冠军全部都来自这两大洲,而从首轮看,终于不用再劳师远征的南美球队表现明显要好,似乎“主场优势”明显。

首轮比赛,在1球落后的情况下,连扳3球,最终大胜而归的巴西队,为所有南美球队开了个好头,紧接着智利3∶1胜澳大利亚,哥伦比亚3∶0大胜希腊,不仅赢,而且赢得还很过瘾。而随着阿根廷2∶1战胜波黑,南美列强全部亮相,比起欧洲球队,他们的表现堪称上乘。

截止到北京时间16日凌晨,已经结束了的11场小组比赛,没有一场平局,而且进球数多达33个,场均3个,场场都是“大球”,这确实极为罕见。这和南美球队奔放热烈的风格有关,加之原本就是“主场”,进入状态很快。不过,无论是巴西、阿根廷,还是智利、哥伦比亚,甚至包括输球的乌拉圭和厄瓜多尔,第一个对手都不强,而欧洲的传统强队中,除了法国队,其余则不得不捉对厮杀:西班牙VS荷兰、英格兰VS意大利、德国VS葡萄牙。

有一种说法是,让分在一组的强队首轮就碰撞,为的是从一开始就让他们倾尽全力,同时也能保持小组赛的悬念到最后。不像以往,最强的两支队伍在前两场获胜,轻松获得出线权之后,第三轮便成了“鸡肋”。从第一轮看,确实起到了这样的效果,诸如西班牙、英格兰必须在后面两场比赛都要打起12分的精神,避免小组赛就被淘汰。南美诸强的小组赛也许会一片坦途,而欧洲众多强队则需要披荆斩棘,这样经历了不同的晋级之路之后,在未来的淘汰赛中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就值得期待。晚报首席记者 郭韬略 巴西利亚报道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78012 2014-06-17 00:00:00 二 “鹰”帮“鸡”忙KeywordPh“门线技术”平息争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