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4版:桑巴风情 上一版3  4下一版
贫民窟“大冒险”?NO!这里的日子静悄悄
和游戏
和阅读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晚报特派记者探访巴西最底层民众生活
贫民窟“大冒险”?NO!这里的日子静悄悄
贫民窟远景
5个孩子,三种肤色,快乐足球。
一个平板电脑吸引了好多小伙伴儿。
店主推销巴西的队服,身后的电视里播出的是比利时与阿尔及利亚的比赛画面。
也只有这偶尔经过的警车,才能让人和电影里的火爆场面联系在一起。
安东尼奥家的摆设。
法比奥的父亲展示自家的纯手工衣服。
狭小的空间不耽误法比奥秀球技。
这是一位孕妇,抱着孩子走起山路健步如飞,如履平地。
搭乘摩的,是这里的人最主要的出行方式。
这里面大多都是这样的路。

在贫富悬殊巨大的巴西,贫民窟是一大特色,尤其是随着《速度与激情5》《精英部队》等电影的热映,这里更是被笼罩上一层神秘色彩。所以,去一趟贫民窟,成了所有来到这里的中国记者的一大愿望。在热心的当地人法比奥的带领下,很多人终于如愿以偿,走进了那座名为“巴比伦”的贫民窟。晚报首席记者 郭韬略 文图 里约热内卢报道

依山临海的贫民窟

在里约的700多个贫民窟中,有着一个相当梦幻的名字的“巴比伦”,属于比较大的一个。拥有1000多户人家、3000多人,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初入巴比伦时的景象是完全能够颠覆印象中的贫民窟形象的,柏油路整洁平整,路边甚至停满了私家车,只有墙上的各式涂鸦稍微让人感觉到有些“灰暗”。当地人介绍说,这里是政府整治比较早的一个贫民窟,并且已经派驻了警察,一些居民在政府的帮助下搬进了楼房。

从路边一座6层高的居民楼拾阶而上,才发现别有洞天,楼梯后面紧连着的是四通八达的山间小路,从各个方向延伸到山的深处。这个时候脑海里才会浮现出“警察追击,歹徒利用地利优势迅速遁形”的场景。而越往山的深处走,贫民窟的感觉就越明显:房屋破败,道路泥泞,有些地方甚至根本就没有路,一不小心,就会踩上各式动物粪便。

当地的自然环境依然保持着原生态,随处可见碗口粗的大树,越往深处走,就越有“深山老林”的感觉,站在半山腰眺望,浩瀚的大西洋、诱人的海滩、现代化的建筑就尽收眼底——绝对是建设“半山海景豪宅”的极佳场所。32岁的奥菲娜,就站在自己家的海景平台上,如沐春风般地接受了中国记者的采访。

贫民法比奥的幸福生活

带领我们来这里的是个名叫法比奥的年轻人,26岁的他,在当地绝对已经是大龄青年,而他至今还和父母、爷爷生活在一起。一家三代四口人,生活在政府分配的一个小的单元里面,总共40多平方米的房子算是两室一厅,有厨房、卫生间,屋内家用设施也一应俱全。

法比奥家的客厅里堆满了电扇,还有一个挂满了裙子的衣架。父亲修理电扇,母亲做衣服,这是他们赖以糊口的技能。绿色的裙子上都有标价:大人的30雷亚尔,小孩儿衣服20雷亚尔。

法比奥每天上午就在山下开摩的载客,在这里,摩托是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下午就跑到海滩上踢球,顺带教教小孩子,收取一些费用。“挣得不多,但他很快乐,这里很多人都跟他一样。”早在去年就结识了法比奥的老金说。

71岁的独居老人安东尼奥

在接近山顶的地方,有一座泥坯房,主人安东尼奥已经71岁。独居的他看到法比奥领着一群人来到这里,非常热情,丝毫不忌讳满屋子的人进到屋子里面拍摄。房子隔成三部分,最里面是卫生间,中间是卧室,外面则是客厅兼厨房。房子不大,陈设非常简单,但屋内很整洁。

政府一直动员安东尼奥搬到山下的楼房里,但从出生就生活在这里的他并不领情,政府的补助是他唯一的生活来源,而且水电费也不用自己支付。老人也是个球迷,有巴西队比赛的时候,他还会把屋子里的那台老式电视机搬到院子里,坐在树下观看。

孩子们的快乐足球

贫民窟里自然少不了足球元素,除了四处悬挂的巴西国旗和小超市的电视里正播放着的比赛画面外,孩子们则是在玩儿。

可能是有些远的缘故,建在山顶的一处简易球场还少有人问津,一处木板搭建的平台上,几个孩子正玩儿得不亦乐乎。5个孩子,3种肤色,在巴西,这种场景轻易就能看到。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在捡球的时候,竟然一只手就拿了起来,诧异间仔细一看,才发现,原来他的手指是插在皮球里的!就这么,丝毫不妨碍几个人的兴致。平台周围的栅栏根本挡不住四处乱窜的皮球,球掉下去了,几个人谁也不跑下去找,就那么待在那儿等着。不一会儿,球就“自动”飞了上来。很显然,下面路过的大人早对此司空见惯。

真实的存在

我的童年是在郑州老城区的一个大杂院度过的,家里两间不大的瓦房在下大雨的时候经常需要用脸盆在屋内接水,老妈晚上经常要模仿猫的声音以帮我们吓走在顶棚上蹿来蹿去的老鼠。更绝的是,每天早上家家户户炊烟升起的时候,那位敬业的环卫大叔就如闹钟般准时出现,从院子最深处的旱厕里挑出一担担有机肥料面不改色地穿行而过。我就这么顶着“混合香型”背起书包踏上上学路,没有人送。

并不是晒苦难,这其实是我的很多同龄人的共同回忆。我其实想表达的是:我有一个难忘而且快乐的童年。那时候从来不缺少玩伴,假期不用一个人待在家里无聊地看电视,甚至也从来不用担心父母加班回家太晚,随便到哪个邻居家,加一双筷子就解决了晚饭。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经历,每当我从电影中看到类似的场景时就倍感亲切,包括《速度与激情5》,还有巴西原产的《精英部队》。所以,去一趟贫民窟,是我在来巴西之前就立下的愿望——在我们那儿并没有“贫民窟”的称谓,其实对比一下自己小时候的住宿条件后,我就不太想用这样的称谓,而是更愿意称其为“平民区”。

“你们千万别去那里,他们都有枪,就算去也别以记者的身份去,而是要扮成游客。因为那些黑帮打死一个记者要比打死一个平民影响大得多,可以借此向政府施压。”在巴西碰到的一位中国球迷曾经如此忠告我们。对于此,我不能说完全不以为然,但我相信一个朴素的道理:在任何一个国家,归根结底还是普通人多,“高大上”人群终归是少数,而那么多巴西平民生活的地方,不大可能全都是暗无天日。

所以,当昨天终于去了我想去的地方后,无论是26岁的向导法比奥,还是71岁的独居老人安东尼奥,还有30多岁的“海景房”女主人奥菲娜,乃至随处可见四处乱跑的孩子,从他们脸上看到的更多的是平和,并没有什么愤懑。对此,我并不吃惊,因为原本就是带着平视的眼光而来,并没有准备在这里播撒同情。

只不过巴西的拧巴之处就在于:纵然里面其实是平静,是家常,但没有当地人的引领,你还当真不敢随便出入。所以当有电视同行对着镜头表示“这里并没有想象中的紧张和危险,当地人都很热情”云云的时候,也马上有人在旁边质疑:这同样是一种误导,因为你不能确定听了你报道的人如果来到巴西就一定会来到这同一个地方,人家也不一定有这么好的运气能找到当地人当向导。毕竟,人们口中的“贫民窟”依然是暴力犯罪高发地。

因为足球,巴西的贫民窟中上演了太多的励志故事,但并非所有人的故事都那么励志,也并非所有人都那么坚定不移地把足球当做全部。作为大多数普通人,他们其实是接受这样的生活,或者说是享受这样的生活的。

这是我昨天看到的一种真实,当然,这种真实也并不能说是全部。

郭韬略

晚报特派记者郭韬略全媒体资料

微博:郭韬略

http://weibo.com/u/1660208157

微信:guotaolue001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78571 2014-06-19 00:00:00 四 贫民窟“大冒险”?NO!这里的日子静悄悄KeywordPh晚报特派记者探访巴西最底层民众生活